文语站

位置:首页 > 习题库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各题。除夕【唐】来鹄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元...

习题库6.56K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各题。除夕【唐】来鹄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元...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除夕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王安石:宋代*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阔斧地进行改革。屠苏:*酒名。

19.同在除夕之夜,两首诗的作者的心境有何不同?请结合两首诗作简要分析。

20.“又将憔悴见春风”和“春风送暖入屠苏”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回答】

19.来诗表达的是事已成空的愁苦之情、远离故土的思念之情;王诗通过对元日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乐观自信的心态和喜悦的心情。

20.这两句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又将憔悴见春风”借乐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抒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春风送暖入屠苏”则以乐景写乐情,通过新年热闹的场景抒发了作者愉快的心情。

【解析】

试题分析:

19.题干问的是“同在除夕之夜,两首诗的作者的心境有何不同?请结合两首诗作简要分析”。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考生可在整体感悟两首诗歌的意境的基础上,抓住描写的关键词来理解,要注意答题的方向,“不同”。来诗可以抓住“已成空”“万里相思”“愁”“憔悴”等几个词语分析心境。王诗可以抓住“爆竹”“春风送暖”“瞳瞳日”“新桃换旧符”等内容分析心境。同时王诗还可以抓住注释分析。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对于本题,考生可以抓住两首诗歌中的意象、情感词以及注释分析。

20.题干问的是“‘又将憔悴见春风’和‘春风送暖入屠苏’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有何异同”。这是考查诗歌的技巧。题干已经指出了方向,“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有何异同”,考生应先找出诗句中的景,然后再分析情,最后分析景和情的关系。“又将憔悴见春风”,“憔悴”可见应为哀情,而“春风”则为乐景,这是乐景抒哀情;“春风送暖入屠苏”,“春风”为乐景,情也为乐情,这是乐景写乐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答此类题型的方法如下: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衬托),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哀景衬哀情);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②明确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③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手法的。④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即对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对于本题,题干已经指明了答题的方向,即景和情的关系,景情的关系一般有如下几种:乐景衬哀情,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

知识点:

题型: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