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语站

位置:首页 > 习题库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赵*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 “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楚闻廉颇在魏,*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与赵兵相距长平                距:抵抗,抵御

B.奢不能难                        难:nàn,驳难,反驳

C.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        奉:侍奉

D.*使人迎之                      *:暗地里,私下里

1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

B.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

C.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

D.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秦*屡次挑战,廉颇置之不理,于是秦就使用反间计,唆使赵王以赵括为将,赵王中计,并以赵括来代替廉颇。

B.赵王起用赵括为将时,遭到蔺相如、赵括母亲等人的极力反对,他们多次劝谏均于事无补。

C.廉颇因为生气乐乘代替了他的位置,把乐乘打跑了。廉颇也逃奔到魏国的大梁,但魏国对他不能信任重用。

D.廉颇最后做了楚国的将*,但因为年龄大了,最终没有任何*功。

1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者必括也。

(2)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上马,以示尚可用。

【回答】

11.C

12.B

13.D

14.

(1)如果赵国不用赵括为将也就罢了,要是一定让他为将,使赵*失败的一定就是他呀。

(2)赵国使臣见到廉颇之后,廉颇当他的面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又披上铁*上马,表示自己还可以被任用。

【解析】

试题分析:

11.题干要求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C项,“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结合语境可以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他亲自捧着饮食侍候吃喝的人数以十计”,可以知道“奉”应解释为“捧”,也可以联系课内所学的内容进行解答。《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句子“臣愿奉璧往使”。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1)记忆解词法。识记是理解 的基础,课本出现的常用文言文实词的基本词义一定要牢记,在考试过程中才能将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2)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 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 境。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比如本题,可以结合语境和课内所学的内容解答。

12.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结合语境理解划线句的意思,“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这句话是说“现在赵括一下子做了将*,就面向东接受朝见,*吏没有一个敢抬头看他的,大王赏赐的金帛,都带回家收藏起来,还天天访查便宜合适的田地房产可买的就买下来。大王认为他哪里像他父亲,父子二人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领兵”;然后依据名词、动词断开。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这里可根据实词断句法。即在读懂全文,了解所点断文章的大致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如果是叙述*的文 章,就要弄懂故事的基本情节;若有人物对话,就要弄清谁与谁对话,讲的什么话。如是说理*文章,则要弄明白谈了哪些问题,表明了怎样的观点。同现代汉语语 法一样,古文中的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代词),谓语多是动词,主语、谓语与宾语是句子的主干,而谓语是句子的核心。因此,抓住谓语动词,分析动词与它前 后词语之间的关系,就能正确断句。

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项“因为年龄大了”于文无据。文中最后只是说“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意思是“廉颇虽做了楚国的将*并没有战功他说‘我想指挥赵国的士兵啊。’廉颇最终死在寿春”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选项D来源于文章最后,从文章来看,并看不出“因为年龄大了”才“没有任何*功”。

1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使”,假使,如果;“将”,使动用法,使……为将;“即已”,就罢了;“破”,使动用法,使……失败;“破赵*者必括也”,判断句。第二句中,“既”,已经,……之后;“肉十斤”定语后置句;“被”同“披”,穿上。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知识点:历史事件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