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语站

位置:首页 > 习题库 > 

文言文阅读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

习题库2.42W

问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

文言文阅读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   拜见

B. 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曾经

C. 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私下

D.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   逃跑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 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C. 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D.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12.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A.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B. 故燕王欲结于君。

C.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

13.翻译下列句子。

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回答】

10.A

11.C

12.B

13.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夺取了阳晋,被任命为上卿。于是廉颇以他的勇猛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

②蔺相如回答说:"大王果真找不到人,我愿意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城给了赵国,就把璧留在秦国;城池不给赵国,我保*完整无缺地把和氏璧带回赵国。"赵王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向西进入秦国。

【解析】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实词含义理解能力。实词含义的解释,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因此考生拿到考题时要运用联想,联想已学过的课文中的词句。还可以联想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和成语,此外,还要注意古代汉语中通假字、偏义复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四种情况。本题A项,拜:授与官职,任命。故选A项。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比如本题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A项,把“拜”作为“拜见”意思,代入句子中,显然是不符合上下文文意的。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11.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词类活用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A项,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担负;B项,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完整;C项,强:强大;D项,西:名词作状语,向西。故选C。

12.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掌握情况。本题例句为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A项为判断句;B项为状语后置句;C项为定语后置句;D项为宾语前置句。故选B。

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的时候,应先找名词,再找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第一句中,“为”,担任;“拜”,任命;“以”,凭借。以及特殊句式的翻译。第二句中,“必”,果真;“奉”,捧着;“完璧归赵”,完整无缺地把和氏璧带回赵国;“西”,向西。同时要关注句中的人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比如“赵惠文王”“上卿”。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