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语站

位置:首页 > 习题库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小题。不见 (唐)杜甫不见李生久,徉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

习题库2.24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小题。不见 (唐)杜甫不见李生久,徉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小题。

不见  (唐)杜甫

不见李生久,徉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或许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

13.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5分)

14.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两种并作赏析。(6分)

【回答】

13.要点:①对好友的挂念,以及对李白怀才不遇、因而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3分)②同时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2分)(意思对即可)

14.示例①对比手法。(1分)颔联通过“世人”与“我”,“皆欲杀”和“独怜才”的对比,突出表现了杜甫与“世人”态度的对立。突出了对李白的理解和同情。(2分)(意思对即可)示例②直抒胸臆。(1分)这首诗采用倾诉心曲的写法,不装点景物,直接表白情感,情真意切,质朴自然。(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表现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许多地方直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而且情感复杂多样。我们通过对全诗各句的梳理,就可把作者的情感一一呈现出来:如上,首联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获罪的同情;颔联表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对李白的看法,诗人便流露出对李白怀才不遇、因而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颈联宕开一笔,两句诗是对李白一生的绝妙概括,勾勒出一个诗酒飘零的浪漫诗人的形象.杜甫想象李白在飘泊中以酒相伴,酒或许能浇其块垒,慰其忧愁.这一联仍然意在写李白的不幸,更深一层地抒发了怀念挚友的绵绵情思。深情的怀念最后化为热切的呼唤:“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诗意承上“飘零”而来,杜甫为李白的命运担忧,希望他叶落归根,终老故里,声声呼唤表达了对老友的深长情意.“匡山”,指绵州彰明(在今四川北部)之大匡山,李白少时读书于此,这时杜甫客居成都,因而希望李白回归蜀中正是情理中事.就章法言,开头慨叹“不见”,结尾渴望相见,首尾呼应,全诗浑然一体。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这首诗歌表现手法多样,题干只要求列举两种进行赏析。所以答出表现手法的难度不大,只要表述清楚某表现手法的具体作用,赏析也水到渠成。此诗主要运用了对比和直抒胸臆等表现手法,诗歌出句就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李白的思念和获罪的同情。对比又表现“在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和“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两方面。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最大特*是直抒胸臆,不假藻饰.律诗往往借景抒情,或情景结合,胡应麟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如五言律体,前起后结,中四句,二言景,二言情,此通例也.”(《诗薮》)杜甫往往打破这种传统写法,“通篇一字不粘带景物,而雄峭沈著,句律天然”(同上).这首诗就是用的倾诉心曲的写法,不装点景物,感情深厚,同样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采用这种写法必然要吸收口语、散文的成分入诗,首先是剥落华藻,语言质朴自然,如本诗语言看似平常,却写出了对友人的一往情深;其次是通过散文化使精工整饬的律体变得灵活多姿,便于传情达意,如本诗用虚字转折诗意,使对偶不切等.这种律诗改变了传统的妃青俪白、四平八稳的老调,增强了律诗的表现力。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知识点:

题型: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