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语站

位置:首页 > 习题库 >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清末改革科举的主将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国外,亲眼看到欧美、日...

习题库1.05W

问题详情: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清末改革科举的主将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国外,亲眼看到欧美、日...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末改革科举的主将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国外,亲眼看到欧美、日本等国借鉴科举实行文官考试的作用。1910年,也就是废除科举的五年之后,他明确说:“夫科举非恶制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梁启超评价科举制度的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回答】

评分标准: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示例1:赞同梁启超的科举非恶制的观点。

论*: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打破特权阶层对仕途的垄断,扩大了**的社会基础;科举制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通过科举选拔,人才不断更新,提高了国家官员队伍的素质,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借鉴了科举制度,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选拔国家行政管理人才,促进了社会发展。

由此可见,科举制对*、乃至对欧美的社会发展都产生过重大的推动作用,是好的人才选拔制度。

示例2:不赞同梁启超的科举非恶*制的观点。

认*: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内容局限于“四书五经”,实行八股取士,科举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创造*,成为维护*统治的工具;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加紧侵略*,民族危机深重,西学进一步传播,当时*要救亡图存、发展经济,必须发展新式教育,培养实用人才,而科举考试内容完全排除科学技术,扼制了*科技的发展, 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说明这一制度已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科举制是*封建*体制中的一种文官选拔制度,其考试内容、形式都受制于封建皇权,其弊端非常明显。

由此可见,明清以来的科举制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它的终结是历史的必然,梁启超的科举非恶制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示例3:梁启超的科举非恶制的观点是片面的。科举有进步*,也有消极*,应一分为二、辩*地评价。

论*:综合示例1、示例2的内容。且一定要论及欧美国家文官选拔。

示例4:梁启超的科举非恶制的观点是片面的。应把科举制放在具体的时空下评价。

论*:综合示例1、示例2的内容,按古、近、中、外科举制的利弊进行论*。

(观点2分,论*8分,总结2分。若只有观点,没有论*不得分。论*内容与观点完全脱节,只给观点的分数。)

 

知识点: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

题型: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