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语站

位置:首页 > 习题库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自由”二字,亦*人所常用,与自然二字相承而来。乃谓一切由他自己,便就是自然如...

习题库2.55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自由”二字,亦*人所常用,与自然二字相承而来。乃谓一切由他自己,便就是自然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自由”二字,亦*人所常用,与自然二字相承而来。乃谓一切由他自己,便就是自然如此了。因*人重自然,故亦重自由。儒家所讲一切大道理,其实都即是天命之*,每一人自然如此的,亦即是由他自己的,所以又说自由自在。由他自己,则他自己存在,故说自由自在了。

近代国人争尚自由,乃百年来事。然百年来之*社会情景,则日失其自在。不自在,又乌得有自由。此一端,可*近代国人所争尚之自由,乃与*传统自由自在之自由大异其趣了。此因近代自由乃竞向外面人群中求,而*传统之自由,则每从人群中退隐一旁,向自己内里求。各自之自由,即各人内在之心*。今人言自由,则指对外之行为与事业言。孔子曰:“道之不行,我知之矣。”是对外不自由,孔子亦自知之。又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则其对自己内在之一心,固已获得其极端圆满之自由矣。故孔子为*之至圣先师,逝世已两千五百年,而其当生之存心为人,则至今尚宛然如在。

故*人言自由主在内,在心*之修养。不贵在外,为权力之争取。今人则一意向外,只要外面有一罅缝可钻,即认为乃一己自由所在,肆其*情,尽力争取,求变求新,无所不用其极。而各人之本来面目,则全已失去,渺不复存。亦不知在此上作计较。如此则仅知有外在之自由,即不再知有内在之人格。人格失去,复何自由可言?

西方人无不向外争自由,而亦终至失去其己身之存在。如希腊、罗马,乃及现代国家,无不皆然。而*则自由自在,五千年来,依然一*。故*俗语,“自由自在”两语连用,涵义深长,实堪玩味。

今纵谓人生可分内外,但内在者总是主,外在者仅是客。失去其内在,则一切外在当无意义价值可言。则又何必尽向外面去争取呢?

*人又言“自得”。《中庸》言:“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患难行乎患难,素夷狄行乎夷狄。君子素位而行,无入而不自得。”把人处境分作贫贱、富贵、患难、夷狄四项,实即上述所谓人生之外面。每一境必有一处置,处置当,即可有得。得之由己,亦得于己,故谓自得。然则人各可自由自得,非他人与环境之可限。

亦有“自谴自责”,“自认己失”,“自悔自改”,此皆其人之能自新处。人能自新其德,则“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此又是一大自由。自由、自在、自得,不关他人。

今人则外面受形势之引诱,又受权力之制裁,故其自由最多亦仅能在外面权力与法律之制裁下,获取其身外者。而其主要内心方面,则已失去,渺不可得。尚何争取之足云。

(节选自钱穆《*思想通俗讲话》)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人而言,自由与自然是一脉相承的,“一切由己”便是“自然如此”。

B.传统*人的自由,贵在内在的心*修养与人格,而非争取外在的权力。

C.自得就是对外在环境处置得当,人们都可以自由自得,不受外界束缚。

D.今人的自由最多只是在权力与法律制裁下获得的“身外”之物,内心不自由。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儒家所讲的一切大道理,其实都是人的天*,既是自然形成,又是自主形成,其本质就是自由。

B.近代国人所推崇的自由,之所以与传统的“自由”大相径庭,正是因其失去了“自在”这一存在基础。

C.在追求自由时,近代国人用尽方法一心向外求取,却忽视了心*的自由自在,这无异于缘木求鱼。

D.人生可以有内外之分,但内在却比外在更重要、更关键,不应颠倒主客关系,将外在自由看得过重。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引用孔子的两句话,意在表明孔子虽已逝世两千五百余年,但其思想至今能让人深受启发。

B.文中对比西方与*,试图*外争自由权力会丧失立身之本,内守自由自在则能使国家存续。

C.文中引用《中庸》,旨在表明尽管处境不同,人却可以做出适当应对,从而不失自由自得之心。

D.文中认为能做到“自谴自责”“自认己失”“自悔自改”的,都是依循自己心*而为的自由之人。

【回答】

4.C

5.B

6.A

【解析】

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信息的辨析能力。C项,原文表述“每一境必有一处置,处置当,即可有得,得之由己,亦得于己,故谓自得”可见,“处置得当”只是“得”,而非“自得”,“自得”应具备“得之由己(自主)”和“亦得于己”(自适)两个特点。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此类题目的题干一般是“对……理解正确的一项”或者“错误的一项……”,答题时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比如本题选项C源自文章倒数第三段,文中对“自得”的阐述是“每一境必有一处置,处置当,即可有得。得之由己,亦得于己,故谓自得”,“处置当”只能说是“有得”,并非是“自得”。

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筛选和辨别信息的能力。B项,从文中来看,“失去了‘自在’”是*据而非原因,且将原因绝对化,根本原因在于求于外还是求于内。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此类题目的题干一般是“下列理解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或者“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选项B中出现了因果关联词语,考生应重点思考因果关系是否恰当。

6.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项,引用孔子的两句话目的在于*:即使外在不自由,只要内在自由,也是“极端圆满之自由”。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中,“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到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文字,进行比对。本题的前三个选项属于对论述类文本中论*方式的分析,从文章来看,A项引用论*的作用分析有偏差。D项是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题型: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