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语站

位置:首页 > 习题库 > 

材料一   近代以前,*人只知有朝廷,有天下。19世纪中叶后才逐渐接受“国家”这一近代概念。1900年,梁启...

习题库1.28W

问题详情:

材料一   近代以前,*人只知有朝廷,有天下。19世纪中叶后才逐渐接受“国家”这一近代概念。1900年,梁启...

材料一    近代以前,*人只知有朝廷,有天下。19世纪中叶后才逐渐接受“国家”这一近代概念。1900年,梁启超发表《少年*说》,将造成当时“老大*”之责归罪于一班“老朽之人”。“少年*”一词流行起来,遂涌现出“少年*之**”、《少年*晨报》等团体及刊物。由于进化论风靡,年轻一代必然代表未来的希望似乎成为一种常识,青年人不仅自担责任,似乎整个社会都将希望寄托于年青一代身上。五四时期,甚至“青年”尚嫌不够,还要冠之以“新”。但在建构“少年*”过程中,国人对*的文化和制度却出现“认同”危机:要复兴民族,却要抛弃传统;痛恨帝国主义,却又对其文化情有独钟。在“少年*”旗号下,聚集着持各种不同乃至相互对立的观点、主义。更加复杂的问题是,到底该由谁来担纲建设“少年*”的责任。“少年*”始终是一个虚幻的理想,时人对这一概念的珍爱,恰恰映衬出内心的无所皈依。

——摘编自金燕《“少年*”形象的构建与*认同危机》

材料二    美国的国家认同并非世人熟知的“美国信念”,而是17世纪和18世纪早期定居者的盎格鲁——新教文化,其核心元素包括:英语;基督教;宗教虔诚;起源于英国的法治理念、统治者的责任理念和个*利理念;敢于持异议的新教价值观,如工作道德以及个人主义。但是从20世纪后期开始,盎格鲁——新教文化的重要地位和实质内容受到了诸多挑战,包括来自拉丁美洲和*的移民浪潮,学界和政界流行的文化多元主义,以族群和*别为核心的身份认同,以及精英人士日益强调的跨国身份认同,等等。与此同时,在美国人看来,全球霸权已经成为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最重要特质之一,不是世界第一的美国就不是美国。

——摘编自谢韬《美国国家认同的危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少年*”之说出现的背景,并分析“少年*”在当时无法成为一种国家认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后期美国国家认同发生的变化及原因。综合上述两则材料,谈谈对如何凝聚国家认同的认识。

【回答】

(1)背景:*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沦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并迎来“短暂的春天”);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民族意识觉醒,“国家”概念广泛传播;进化论广泛传播(社会上兴起各种思潮)。

原因:新旧文化冲突造成了矛盾的心理;思想观点复杂多样无法形成共识;时局混乱,缺乏坚强有力的领导力量;“少年*”仅仅停留在思想层面未付诸实践。

(2)变化:盎格鲁——新教文化的价值内涵被弱化,多元化和全球霸权的观念日益显现。

原因:多极化趋势下,美国要维系其霸主地位;全球化影响广泛;移民浪潮带来多元文化;种族与*别歧视等社会问题的出现。

认识:凝聚国家认同,要将弘扬传统文化与发展现实文化结合起来,坚定文化自信;凝聚国家认同,需要推动建设互相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凝聚国家认同,需要广大青年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展现人生的价值。

【解析】

(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少年*”之说出现的背景主要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方面*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严重以及思想方面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等多角度分析即可。无法成为一种国家认同的原因按照材料一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到底该由谁来担纲建设“少年*”的责任”等字眼反映的就是缺乏坚强有力的领导力量等。

(2)20世纪后期美国国家认同发生的变化主要突出盎格鲁—新教文化的弱化以及多元化和全球霸权的观念等,至于原因则要从美国维持霸权地位的需要、全球化的影响以及美国存在的种族歧视等方面进行分析。对国家认同的理解是一道开放*问题,主要围绕着国家认同的背景和意义等回答问题。

点睛: 材料解析题所展示问题的角度不一定与课本完全相同,但联系课本却是必要的,应该把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与课本所学的相关知识挂上钩,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观点进行评论和解析。最重要的是要联系教材所学知识去组织*,表达观点,解决问题,因为所有的命题者都不会偏离教材去命题。

知识点:文明差异比较

题型: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