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语站

位置:首页 > 习题库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目。夜归临皋①苏轼夜饮东坡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

习题库2.59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目。夜归临皋①苏轼夜饮东坡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目。

夜归临皋①

苏轼

夜饮东坡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海寄余生。

[注释]:

皋,即临皋亭,位于黄州南*边,苏轼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与家眷共居于此。

②东坡,元丰五年春,苏轼在东坡构筑雪堂,家属仍住临皋亭,因此常往来于雪堂临皋

16. 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就其中的两种手法进行分析。

17.词的下阕抒发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联系诗句作答。

【回答】

16.①夸张。“家童鼻息已雷鸣”把家童的鼾声夸大成雷声,形象地写出了家童的鼾声之大。②比喻。“家童鼻息已雷鸣”把家童的鼾声比喻成雷声,形象地写出了在寂静的夜晚家童的鼾声象雷鸣一样震耳。③细节描写。“敲门都不应,倚杖听*声”形象描绘出苏轼夜饮醉归,家童已睡,只得立在门外,静听涛声的场景。④以动衬静。“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声”通过写家童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意境,以有声衬无声,表现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情的孤寂。

16.①“长恨此身非我有”揭示出作者对身在宦途身不由己的无奈。②“何时忘却营营”表达了难忘世俗名利烦扰的矛盾与苦闷,以及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③“*海寄余生”表达出作者对隐逸*湖的渴望。【解析】

17.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就其中的两种手法进行分析。”这是考查诗歌的艺术手法。答题关键词“艺术手法”“ 结合诗句” “两种”“ 为什么”考生答题时,要以手法为主,结合诗句,从意象、情感方面赏析。上阕重点句“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声” 以有声衬无声,表现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情的孤寂。,“家童鼻息已雷鸣”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的艺术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家童的鼾声之大。“敲门都不应,倚杖听*声”是细节描写,形象描绘出苏轼夜饮醉归,家童已睡,只得立在门外,静听涛声的场景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古诗鉴赏中,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这是诗词考核鉴赏的重点,再次强调答题要领:内容(写什么)、方法(怎么写,也就是表达技巧)、效果(怎么样)。(注意:这三者的顺序可以按需要倒换,但答题时不可缺漏。)考生在具体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例如本诗中就运用了比喻、夸张和以动衬静的艺术手法,考生答题时要结合意象、意境、情感入手赏析,不可只背术语。

【小题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词的下阕抒发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联系诗句作答。”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意思尾联的作用。考生要从意象、意境、手法角度去分析。诗在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这首词也不例外。分析情感首先抓意象和情感关键词“长恨”“*海寄余生”“忘却营营” 揭示出作者对身在宦途身不由己的无奈,表达了难忘世俗名利烦扰的矛盾与苦闷,以及对于自由生活,隐逸*湖的渴望。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然后,把握诗中的显*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信息,也有一些显*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这些显*信息,一般出现在诗歌的标题或由命题者提供的注释中。比如题中的“长恨”“*海寄余生”“忘却营营”。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第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  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

知识点:

题型: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