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语站

位置:首页 > 习题库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淮*侯韩信者,淮*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

习题库3.34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淮*侯韩信者,淮*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淮*侯韩信者,淮*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炊,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悦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于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皆惊。       

(节选自《史记·淮*侯列传》)

12.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         推择:推举选拔

B.若虽长大,好带*剑           长大:身材高大  

C.众辱之,曰                   众:众人

D.何闻信亡,不及以闻           闻:使……知道

1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析不正确的是(  )

A.“布衣”本指平民百姓的最普通的廉价衣服,借指平民。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帛”指丝织品。富贵人家穿绫罗绸缎与丝绵织物,平民穿麻、葛织物。

B.“郎中”本是官名,帝王侍从官的通称。职责为护卫、陪从,以备帝王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治置。比如《荆轲刺秦王》中“诸郎中执兵”的“郎中”即指“宫廷顾问”。

C.我国古代授予官职叫“拜”,调动官职叫“迁”,降职贬官叫“谪”或“左迁”,罢免官职叫“黜”,年老请求辞职叫“乞骸骨”。

D.“斋戒”包含了斋和戒两个方面。“斋”主要是“整齐”,如沐浴、不饮酒,不吃荤;戒主要是指戒游乐。在*,斋戒主要用于祭祀、行大礼等严肃庄重的场合,以示虔诚庄敬。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叙述了汉高祖刘邦的雄才大略。他能够知人善任,采纳滕公和萧何的意见,拜韩信为大将,让他为自己打天下。

B.本文主要是描写韩信的才能。不过,这里不是正面描写,而是侧面烘托,即通过其他人物的反映,表现了一个天才的*事家的形象。

C.韩信初为布衣,家庭贫寒,生活无着,常常寄人篱下;但他却胸怀大志,忍辱负重,积极投*献策,最后终于成了一位杰出的*事家。

D.韩信起初在项羽*中做郎中,曾几次向项羽出谋献策,可是都没有被采纳,这就决定了项羽必然失败的悲惨命运。

15.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

(2)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回答】

12.C 

13.B 

14.D

15.(1)后来,韩信触犯法令判处斩刑,同伙十三人都已经被斩杀了,按次序轮到韩信。     

(2)大王如果只想长期在汉中称王,就可以不用韩信,如果决心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能与您计议大事的人了。

【解析】

12.

试题分析:C项应为“当众”。理解文言实词应结合其语境考虑,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

试题分析:B项《荆轲刺秦王》中“诸郎中执兵”的“郎中”应为“宫廷的侍卫”。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14.

试题分析:D项因果推断不当。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5.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应当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还要字字落实,尤其要抓住一些关键字。关键字(1)补出主语、坐、当、次、被动句式各1分;(2)必、王、无所、非、句意各1分。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文翻译】

淮*侯韩信,是淮*人。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就提前做好早饭,端到内室床上去吃。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居然离去不再回来。

韩信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漂洗涤丝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拿出饭给韩信吃。几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很高兴,对那位大娘说:“我一定重重地报答老人家。”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

淮*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带*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罢了。”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等到项粱率*渡过了淮河,韩信持剑追随他,在项梁部下,却没有名声。项粱战败,又隶属项羽,项羽让他做了郎中。他屡次向项羽献策,以求重用,但项羽没有采纳。汉王刘邦入蜀,韩信脱离楚*归顺了汉王。后来犯法判处斩刑,同伙十三人都被杀了,轮到韩信,他抬头仰视,正好看见滕公,说:“汉王不想成就统一天下的功业吗?为什么要斩壮士!”滕公感到他的话不同凡响,见他相貌堂堂,就放了他。和韩信交谈,很欣赏他,把这事报告汉王,汉王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汉王并没有察觉他有什么出奇超众的才能。

韩信多次跟萧何谈话,萧何认为他是位奇才。到达南郑,各路将领在半路上逃跑的有几十人。韩信揣测萧何等人已多次向汉王推荐自己,汉王不任用,也就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报告汉王,亲自追赶他。有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大怒,如同失去了左右手。过了一两天,萧何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是恼怒又是高兴。骂萧何道:“你逃跑,为什么?”萧何说:“我不敢逃跑,我去追赶逃跑的人。”汉王说:“你追赶的人是谁呢?”回答说:“是韩信。”汉王又骂道:“各路将领逃跑了几十人,您没去追一个;却去追韩信,是骗人。”萧何说:“那些将领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杰出人物,普天之下找不出第二个人。大王果真要长期在汉中称王,自然用不着韩信,如果一定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没有可以和您计议大事的人了。但看大王怎么决策了。”汉王说:“我是要向东发展啊,怎么能够内心苦闷地长期呆在这里呢?”萧何说:“大王决意向东发展,能够重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不能重用,韩信终究要逃跑的。”汉王说:“我为了您的缘由,让他做个将*。”萧何说:“即使是做将*,韩信一定不肯留下。”汉王说:“任命他做大将*。”萧何说:“太好了。”于是汉王就要把韩信召来任命他。萧何说:“大王向来对人轻慢,不讲礼节,如今任命大将*就像呼喊小孩儿一样。这就是韩信要离去的原因啊。大王决心要任命他,要选择良辰吉日,亲自斋戒,设置高坛和广场,礼仪要完备才可以呀。”汉王答应了萧何的要求。众将听到要拜大将都很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要做大将*了。等到任命大将时,被任命的竟然是韩信,全*都感到惊讶。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