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语站

位置:首页 > 习题库 > 

(36分)中西两大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流泛,广绰庞繁,其中有亲和、有碰撞、更有交汇与融合。两大文化体系也在这亦抑...

习题库2.17W

问题详情:

(36分)中西两大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流泛,广绰庞繁,其中有亲和、有碰撞、更有交汇与融合。两大文化体系也在这亦抑...

(36分)中西两大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流泛,广绰庞繁,其中有亲和、有碰撞、更有交汇与融合。两大文化体系也在这亦抑亦蓄、共拒共融中伴随着东西方两大文化共同走向鼎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以前中西文化交流以“东学西传”为主。起始于西汉,*文化传到西方去的主要是物态文化(包括科技和艺术成果);从16世纪开始,在近现代的中西文化交流中,西方文化占据了主导地位,并由此产生了数百年的“西学东渐”现象。在“西学东渐”时期,中西文化交流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深度、广度上都大大的超过了前一个时期。

                                ——材料综合自李翠玉《中西文明交流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19世纪至20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人与事,从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上来说,那些陋习、弊端、问题与症结首先吸引住了西方中心主义者或西方殖*义者的目光,引发了其浓厚的兴趣,并为其贬抑、丑化*及*人,为其"奴化*"论调寻找所谓的客观依据。他们沿续了*世纪时那些关于*认识上的否定式,把*看成静止停滞、僵化保守和日益腐朽堕落的国家。

——李朝全《西方妖魔化*的历史》

材料三  但我看,经济的全球化必将增进不同文化特*中的共同*,因此二十一世纪不会是东方文明的复合,而将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重新整合的世纪。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 “东学西渐”的途径、主要特点。(6分)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分析“西学东渐”出现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欧洲人对*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时期欧洲人的*观形成的原因。(10分)

(3)材料三中体现了怎样的史观?你如何理解材料中的观点?(6分)

(4)和平与*是文化交流的基本形式。有人认为“文化交流中和平比*好”,也有人认为“*比和平来得快”。请依据所学做出评价。(8分)

【回答】

.(36分)(1)途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2分)

主要特点:没有大规模的展开;没有深入了解和认识;交流的层面大多停留在物态文化,如丝绸、瓷器、、茶叶、四大发明等。(4分,任答二点即可,其它表述言之有理也可)

原因:西方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成功地实现了文化转型;而*由于推行文化*政策、禁海锁国及资本主义萌芽微弱等原因,致使封建社会后期的启蒙文化未能充分发展。(6分,其它表述言之有理也可)

(2)看法:把*看成静止停滞、僵化保守和日益腐朽堕落的国家。(4分)

原因:一系列侵华战争的胜利;压制**的反抗斗争;*社会存在的陋习、弊端与问题;站在西方殖*义者的立场(维护西方利益)。(6分,答出三点即可)

(3)史观: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2分)

理解: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4分,其他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4)评价:上述两个观点都是片面的(2分),具体论述分三个层次给分。

层次一(单点论述):文明交流的和平形式是经常的、大量的和主要的交流形式。无论是古代的各文明中心之间, 还是各国之间, 或者是民间的商旅、教旅、学旅之行, 和平形式的交流, 一般占主导地位。(4分)

层次二(双点论述):在层次一基础上的分析,非和平交流的背景是文明间存在矛盾、分歧、对立,乃至最终因不可调和而致的战争;战争是非和平交流的最高形式,是一种*交流。(6分)

层次三(多点论述):在层次二基础上分析,纵观人类历史进程,和平交流与非和平交流相生相伴,如影随形。纵向看,文明间既也没有绝对的和平式交流,也没有永久的非和平式交流。二者通常是相互交织,共同促进各自文明的发展,推动人类历史进行文明交流。(8分)

知识点: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

题型: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