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语站

位置:首页 > 习题库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通过读书──仕进而成为官僚士大夫,这是自汉代以来形成的重要的*文化传统。汉代儒...

习题库2.81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通过读书──仕进而成为官僚士大夫,这是自汉代以来形成的重要的*文化传统。汉代儒...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通过读书──仕进而成为官僚士大夫,这是自汉代以来形成的重要的*文化传统。汉代儒生读书仕进之路的形成,除了是整个社会对儒家思想文化的要求外,与汉代儒生的自我改造也是密不可分的。客观上讲,由于先秦的儒生以学习六经、传授知识为主,在秦汉官僚*社会里是缺少从政的技能与本领的。为了实现他们的*理想,走向仕途,他们就必须进行自我改造,以适应这个社会的需要。这个改造过程,实际上从汉初就已经开始。当时的几位著名儒生,如陆贾、叔孙通、贾谊、晁错、公孙弘,其思想和*主张,已超出儒家学派的界域。汉武帝为儒生们开启了一条通向仕途之路,这在**史和文化史上都是一件大事,这为儒生们实现自己的治世理想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对他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儒生们往往从书本出发,把现实社会理想化,其处世或议论常不免宏阔迂腐;而统治者则需要的是务实的治国人才。因此,一个儒生如何才能把自己通过经书学习而得到的文化知识变成*智慧,是对他们的一个严峻考验。汉武帝在当时虽号称重儒,所重视的也不是那些腐儒,而是像董仲舒、公孙弘、兒宽那样“通于世务,明习文法,以经术润饰吏治”的儒家。

儒生和文吏在汉初属于两个不同的社会群体,二者之间有着严格的区别。儒生有时候可以称之为“文学”,而文吏之俗称则为“*笔吏”。由王充在《论衡・程材》可知,即便是在东汉,世俗仍有轻儒生而高文吏的习气。王充为此而为儒生抱不平,但在客观上也说明,儒生在事功方面确有不如文吏之处,他们在走入仕途时必须要改造自己,在坚持自己的*理想和道德*守的同时,一定要具有优秀的管理能力。真正由读书出身而在*上又居高位的优秀官僚,必须是二者的结合。据《宋书・百官下》:“汉武帝纳董仲舒之言,元光元年,始令郡国举孝廉……限以四科,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习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决断,材任三辅县令。”这四科当中,前两项是对文化修养与道德*守的要求,后两项是对管理才能的考量。事实也是如此,自汉以后的儒生在*的*领域之所以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就是因为他们经过了这样的改造,符合以上四科的要求。可以看出,这一改造的过程也是与文吏融合的过程。

在汉代*舞台的较量中,经过自我改造的儒生最终打败了文吏。之所以如此,除了汉代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之外,文吏们缺少崇高的人文关怀是其最为致命的缺陷。文吏们以商鞅、韩非的法家理论治国,排斥礼义、仁爱、孝悌等人文道德关怀,严刑峻法,刻薄少恩。由此而反观儒生之从政,其意义不仅仅在于他们经过自我改造后也具备了吏治之才干,而在于他们把儒家的人文关怀渗透到国家的*管理当中。一个真正优秀的儒家出身的官吏,不仅要使其民能够“安居乐业”,而且还能够做到“移风易俗”,其代表人物就是蜀守文翁。文翁的意义,不仅在于使蜀地*安居乐业、移风易俗,为汉代树立了一个儒生出身的官吏的正面形象,而且还在于他的事迹从深层次上说明了儒家士大夫*所以优于法家文吏*之处。它使得这个社会的官僚体系不是仅仅停留在事功的层面上,而是把儒家的道德伦理观念深深地融注其中,使这个士大夫官僚体系具有高尚的道德价值取向,从而建立了一个新的道器相通的*文化模式。

(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4.对汉代“儒生打败文吏”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吏们虽在事功方面比儒生强,但缺少崇高的人文关怀。

B.儒生们能把儒家的人文关怀渗透到国家的*管理当中。

C.朝廷令郡国限四科举孝廉,引导了儒生自我改造的方向。

D.统治者需要的是务实的治国人才,文吏未通过严峻考验。

5.下列关于汉初儒生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儒生在有自己的文化修养和道德*守的同时,可能缺少优秀的管理能力。

B.儒生属于与文吏有着严格区别的社会群体,世俗有轻儒生高文吏的习气。

C.儒生都缺少把自己通过经书学习而得到的文化知识变成*智慧的能力。

D.儒生往往从书本出发,把现实社会理想化,处世或议论常不免宏阔迂腐。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称儒生为“文学”,称文吏为“*笔吏”,表明了儒生地位高于文吏。

B.儒生读书仕进之路的形成,除社会原因外,儒生自我改造是根本原因。

C.蜀守文翁,做到了“安居乐业”“移风易俗”,是儒家士大夫的代表。

D.到汉代,儒家士大夫*终于取代法家文吏*,形成官僚士大夫体系。

【回答】

4.D

5.C

6.C

【解析】

4.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对汉代“儒生打败文吏”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D项结合文本内容“因此,一个儒生如何才能把自己通过经书学习而得到的文化知识变成*智慧,是对他们的一个严峻考验”可知,无中生有,“文吏未通过严峻考验”错,是儒生需要经过严峻考验,不涉及文吏。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联系题干,此题的选项D结合文本内容“因此,一个儒生如何才能把自己通过经书学习而得到的文化知识变成*智慧,是对他们的一个严峻考验”可知,无中生有,“文吏未通过严峻考验”错,是儒生需要经过严峻考验,不涉及文吏。

5.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关于汉初儒生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选项C结合文本内容“一个儒生如何才能把自己通过经书学习而得到的文化知识变成*智慧,是对他们的一个严峻考验。汉武帝在当时虽号称重儒,所重视的也不是那些腐儒,而是像董仲舒、公孙弘、兒宽那样‘通于世务,明习文法,以经术润饰吏治’的儒家”可知,表述绝对化,汉初的董仲舒、公孙弘、兒宽就有这些能力。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如本题选项C结合文本内容“一个儒生如何才能把自己通过经书学习而得到的文化知识变成*智慧,是对他们的一个严峻考验。汉武帝在当时虽号称重儒,所重视的也不是那些腐儒,而是像董仲舒、公孙弘、兒宽那样‘通于世务,明习文法,以经术润饰吏治’的儒家”可知,表述绝对化,汉初的董仲舒、公孙弘、兒宽就有这些能力。

6.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A项说法错误,“即便是在东汉,世俗仍有轻儒生而高文吏的习气”。B项结合文本内容“汉代儒生读书仕进之路的形成,除了是整个社会对儒家思想文化的要求外,与汉代儒生的自我改造也是密不可分的”可知,“根本原因”错。D项结合文本内容“而且还在于他的事迹从深层次上说明了儒家士大夫*所以优于法家文吏*之处。它使得这个社会的官僚体系不是仅仅停留在事功的层面上,而是把儒家的道德伦理观念深深地融注其中”可知,“取代”说法有误,而且儒生自我改造“这一改造的过程也是与文吏融合的过程。”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如本题D项结合文本内容“而且还在于他的事迹从深层次上说明了儒家士大夫*所以优于法家文吏*之处。它使得这个社会的官僚体系不是仅仅停留在事功的层面上,而是把儒家的道德伦理观念深深地融注其中”可知,“取代”说法有误,而且儒生自我改造“这一改造的过程也是与文吏融合的过程。”

知识点:科普类文本阅读 社科类文本阅读

题型: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