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语站

位置:首页 > 习题库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

习题库9.51K

问题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

——据《论语》《孟子》

材料二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韩非子》

材料三  董仲舒说:“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汉书》

材料四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主义的哲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与孟子主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异同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韩非子“兼天下”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在实践法家思想上的成败

(3)材料三中,董仲舒看到“至今不可善治”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春秋大一统”。依据材料一、一、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董仲舒“大一统”理论的历史意义。

(4)据材料四,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

【回答】

(1)同:实现国家统一,恢复礼乐制度。异:孔子主张复兴周王朝,孟子主张由推行仁政的诸侯建立新的王朝。相同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下战乱,民心思定。相异的原因:春秋时期,周王室仍有影响力,孔子对周天子抱有期望;战国时期,诸侯纷纷称王,孟子对周王室不再抱有幻想。

(2)强调法、术、势的作用;主张以法治国,法随时变;宣扬君权至上。秦奉行法家思想,富国强兵,进行统一战争结束割据局面,建立了*主义*集权制度,开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秦朝推行严刑峻法,实施*,迅速灭亡。

(3)适应时代需要,发展了大一统理论,加强了*集权,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4)作用:引导人们关注现实;有利于培养道德品质。   原因: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冲击);复兴儒学的需要(宋明理学家的学术创新)。

【详解】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的“霸诸侯,一匡天下”“望周之复兴”“尊新王……万乘之国行仁政”“改朝易姓”可知,孔子和孟子的相同主张在于实现国家统一,恢复礼乐制度。但不同之处在于孔子主张国家统一,复兴周王统治秩序,孟子主张建立新王朝,施行仁政;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立足于春秋战国的*局势,分别从春秋时期周王室统治权威影响及孔子主观愿望、战国时期诸侯称王局面及孟子对周王室统治的失望等进行分析阐述。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有能服术行法”“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从推崇法、术、势,实行法治,提倡君*威进行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秦国以法治国思想下对国家统一及集权体制建立的作用及秦朝实行法家思想导致*而亡的历史结果进行分析阐述。

(3)根据材料三“《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结合所学,从适应时代需要、理论发展、国家统一的历史影响进行阐述即可。

(4)第一小问作用,据材料四中“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得出引导人们关注现实,据材料四“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 道德精神的意义”得出有利于培养道德品质;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四“两汉的粗糙儒学”、“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得出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冲击),据材料四“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形成了析理精微、论*确的哲学体系”得出复兴儒学的需要(宋明理学家的学术创新),结合所学,从内外两个角度概括回答。

知识点:*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题型: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