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语站

位置:首页 > 书籍语录 > 

《故乡的味道》经典语录


经典语录

《燕都小食品杂咏》亦云: “梅汤*镇味*甜,凉沁心脾六月寒。挥汗炙天难得此,一闻铜盏热中宽。” 此中的铜碗或铜盏,乃直径三四寸的两只,走街小贩拿着,上下一磕,即发出清脆的声音,传出很远,街巷的住家便都知道了,小孩儿拿着罐啊碗啊,拽着大人就往外走,奔向解渴的爱物。而小贩手中的铜碗,叫做“*盏”,这名字实在是好,炎热季节闻此,消下许多腻汗去。

《故乡的味道》经典语录

宋陶谷《清异录》记“千金菜”:“高国使者来汉,隋人求得菜种,酬之甚厚,故因名千金菜,今莴苣也。”

炒面的吃法有两种:其一,抓起一把就放嘴里,干吃。……不过这样吃有一险,不小心呼吸重了,又正对着手中的炒面,立时就是一个满脸花,比戏台子上的妆还夸张,若是喷嚏,更是一塌糊涂不可收拾了。

啃骨头,骨头上的肉剔太干净固然不可,留多了,也无太多意思。其间的分寸,略把握一下才好。前者呢,人比不得小**,消受不了骨头本身,无肉,吃什么去呢;后者,若满坑满谷的肉,骨头本身的意义消退至幕后,那还不如直接去吃炖方肉来得省事。啃骨头是“技”,但嗜者要有求“道”的心,方有更大的进境,不可不察。

明王磐的《野菜谱》中,有歌谣“地踏菜”云: “地踏菜,生雨中,晴日一照郊原空。庄前阿婆呼阿翁,相携儿女去匆匆。须臾采得青满笼,还家饱食忘岁凶,东家懒妇睡正浓。”

醋,可以用来做*汤饺子。*汤饺子,饺子要紧,*汤更要紧,取的是那股*味。做*汤,适宜用香醋,别的差些滋味。其他材料,如紫菜、虾米、韭菜末、香菜末、葱花、芝麻、酱油等,搁在一大碗里,用滚烫的饺子汤冲开即可。吃饺子,讲究原汤化原食,而*汤,乃更胜层楼,是原汤的进化。饺子吃完,来如此一碗汤,*味之爽利,直沁脾胃,妙极了。

薛宝辰《素食说略》卷二“榆荚”条云:“嫩榆钱……有和面蒸作糕饵或麦饭者,亦佳。秦人以菜蔬和干面加油、盐拌匀蒸食,名曰麦饭。香油须多加,不然,不腴美也。麦饭以朱藤花、楮穗、邪蒿、因陈、同蒿、嫩苜蓿、嫩香苜蓿为最上,余可作麦饭者亦多,均不及此数种也。”

这样看来,白石老人所写小注“诸书无烤字,应人所请自我作古”,可能未必确切(如朱德熙所言古代字书无此字,或更适合些),因《帝京岁时纪胜》刊行于乾隆二十三年,距明末已超过百五十年了(查阅资料,又看到在《醒世姻缘传》《红楼梦》《光绪顺天府志·食货志》中均出现“烤”字)。

人对于食物的偏嗜,多半有记忆与习惯的导引,小时吃过,种下了因,忘却就不易了。而此种记忆与故乡脱不开干系,在生养你的地方开花,于异地结出果子来。知堂曾说,“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勿管显意还是潜意,我亦有同感,“我的故乡不止一个,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

日本幸田露伴写过一篇文章,名为《大叶子》……在文中又说起一种寻常的植物:“ ‘大叶子’是古称无疑,今乡下称之为‘蛙儿叶’或‘回回叶’,还有的叫‘匙叶’,是因为形状类似小勺子。称‘蛙儿叶’倒很奇特,蛙儿伸开两脚的形态酷似此草的叶子,按照名词起源说,应归入比拟之中。但较之正解,俗众总喜欢奇解,认为此草是蛙儿的灵*和守护神,于是就称为蛙儿叶的吧。”

《燕都小食品杂咏》亦云: “梅汤*镇味*甜,凉沁心脾六月寒。挥汗炙天难得此,一闻铜盏热中宽。”此中的铜碗或铜盏,乃直径三四寸的两只,走街小贩拿着,上下一磕,即发出清脆的声音,传出很远……

陈师曾的《*风俗图》,有一幅“卖烤白薯”,……画左侧有署名青羊者之《相见欢·烤番薯》: “红泥宿火犹温,佐壶餐。芋栗堆边番薯,未全贫。贫邪病,当垆事,不堪论。稚子孺人相守,耐朝昏。”

标签:故乡 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