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语站

位置:首页 > 习题库 > 

14.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责己也重以周。              ...

习题库1.56W

问题详情:

14.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责己也重以周。              ...

14.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责己也重以周。                  周:周密,此为全面

B.就其如舜者                        就:趋向,靠近

C.一善易修也                        修:此为做到

D.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善:擅长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字用法相同的是(     )

A.而我乃不能是         言虽多而不要其中

B.风雨兴焉             盖二客不能从焉。

C.其于人也,乃曰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其责己也重以周       早夜以思

16.下列句子中句式结构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C.复游于赤壁之下

D.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回答】

14.D

15.A

16.D

【解析】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D项,“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中的“善”如解释为“擅长”在语法上是错误的,因为“为”是动词“做”,后面应该跟名词,故此处的“善”应解释为“好事”。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本题D项的“善”可以借助语法知识辨别正误。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A项,两个“而”都解释为“却”,表转折关系的连词。B项,第一个“焉”是兼词,“于此”;第二个“焉”是代词。C项,第一个“乃”,表转折,却;第二个“乃”,是。D项,第一个“以”,而、且,表并列关系的连词;第二个“以”,地,表修饰关系的连词。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把握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应关注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其前后词语的词*。前后同则同。如果相比较的两个文言句子中两个虚词前后的实词的词*或短语的属*相同,那么这两个虚词的用法一般是相同的。前后异则异。如果在解题过程中,发现虚词前后的实词或短语的属*不完全一致,那么这组虚词的用法就很有可能不一致。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灵活运用别的方法来辅助判定,比如联想教材上类似的句子,或联系上下文将其翻译出来,或用排除法等。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如果遇到所考查虚词的句子是特殊句式时要特殊处理,不要套用上面的方法。比如说是省略句,即虚词前后的词语有省略现象,这就需要将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不要不补充完整就来判定。同样,如果遇到宾语前置句式也要按宾语前置的规则来处理。还有就是如果遇到所考查虚词前后的实词有活用现象时要以活用后词*为准,不能以活用前其本身的词*为判定依据。

1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把握。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中句式结构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D项“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为被动句,“为”表被动;其他为状语后置句。“盛以锦囊”应为“以锦囊盛”;“系燕父子以组”应为“以组系燕父子”;“游于赤壁之下”应为“于赤壁之下游”。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此类题目,考生首先应认真审题,审出题干的要求;然后再分析选项,找出选项与选项之间的共同*,依次作为选择的依据,比如本题,经过分析可以发现,AB两项有相同*,句中都有“以”,且结构都为“动词+以+名词(方式、手段)”,由此可以知道这两句都是状语后置句,这就得出了选择的依据“选出不是状语后置”的一句,C项中有“于”,这是状语后置的标志,由此可以选出*。

知识点:词语

题型: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