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语站

位置:首页 > 习题库 > 

【*市丰台区2020年初三二模测试卷】阅读《在彼之邻》,完成下面小题。在彼之邻     项丽敏①沿着浦溪河散...

习题库2.43W

问题详情:

【*市丰台区2020年初三二模测试卷】阅读《在彼之邻》,完成下面小题。在彼之邻     项丽敏①沿着浦溪河散...

【*市丰台区2020年初三二模测试卷】

阅读《在彼之邻》,完成下面小题。

在彼之邻

      项丽敏

①沿着浦溪河散步,见路边灌木上挂着一个“鸟巢”。"什么鸟筑的巢这么好看?”边说着,我的脚步自然地移过去,还没走两步就被朋友一把拽回。“别过去,是马蜂窝。”

②站定了再看,确实是马蜂窝。

③马蜂窝并不像鸟窝那样随处可见,这么多年在野外行走,也只见到过两三回,且在很高的落尽了叶子的树梢上。土黄*的球形,硕大,孤独,如同废弃的城堡。这灌木上的马蜂窝和之前看见的不一样,形状像柚子,*泽又像刚出土的*陶。我决定接下来的几天继续观察这个马蜂窝。

④第二天,我提着相机出门。从居所走到浦园大道只需七八分钟。目光在昨晚见到马蜂窝的位置搜寻,很快就找到了目标——饱满的柚子形,棕褐与乳白相间的旋涡纹,拙朴中藏精巧,且与周围的环境*相融。我不由得惊叹那些马蜂,没有经过任何 *学院的进修,仅凭本能就懂得住宅美学,将居所修筑得可以与建筑设计师的作品媲美。

⑤法布尔在《昆虫记》中,曾赞叹马蜂在住宅选址、材料采集、工程实施上具有的高强本领。马蜂选择的场地或在人们常走的山间小路上,或在附近的马路上,或在不会晃动的岩石上。这些地方要坚硬、干燥。它把收集到的粉尘用唾液浸湿,拌成灰泥浆。马蜂也会将枯死的树皮咬下,混入唾液,搅拌成黏稠的“混凝土”,有时也会采集废弃的纸壳,咬碎成泥糊状。用这些材料建筑的巢轻巧又坚固,且有较好的防水效果。

⑥马蜂是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有卵、幼虫、蛹、成虫四个生命阶段。在幼虫期,由工蜂负责喂食。在蛹期,则会在六边形的穴口封上一层薄茧,停止进食,闭关自守。直到羽化为成虫才破茧而出。之后就迅速投身到捕猎、喂养幼虫和筑巢的事业中。

⑦我在浦园大道看见的马蜂窝已经是竣工的“成品房”。站在距离马蜂窝两米远的地方,拉开相机长焦镜头,发现它的进出口在左侧,中部偏下的位置。这个位置比较避风,雨水也不会淋进去。进出口的圆孔很小。当镜头的焦距对准圆孔内部时,赫然看见一只马蜂的头脸,正“蜂视眈眈”地盯着我。

⑧马蜂是有攻击*的,当它们感觉到来者不善时,就会群起而攻之,用尾部的蜂针刺螯入侵者,注入毒液。“绕道走”当然是避免被马蜂攻击的上策,但我此时是作为观察者来到马蜂窝跟前,必须让自己以尽可能近的距离观看它们。马蜂的攻击不过是自我防卫。以我多年来山野行走的经验,遇到蜂类,只要保持静止状态,就不会招来袭击。

⑨第三次拜访马蜂窝是在两天后的下午。准确地说是去探望,怀着“不知道马蜂窝怎么样了”的担心,因为之前突然刮起狂风,降下一场雷暴雨。那些树木——香 樟、玉兰、鹅掌楸和红叶李树,在风里仰伏摇摆的样子,像剧烈的挣扎,也像狂喜的舞蹈。忽然想起浦园大道的马蜂窝,待雨停歇之后,我抓一顶帽子盖在头上,拿起相机出门。

⑩很快就走到浦园大道,马路上有很深的积水。绕过积水,走了一个来回,没有看到那个马蜂窝。怎么回事,是我记错位置了吗?或者是马蜂窝已被人清除?我从第一次看见这马蜂窝就有种担心,觉得它很可能会被除去,尽管它的位置在绿化带的灌木上,却还是不够隐蔽。

⑪放慢脚步,我又走了一个来回,总算看见了那个马蜂窝,原来它在有积水路面的灌木上方,先前我绕开了。马蜂窝外壳果然有多处破损,像在地上摔过,开裂了。好在它仍旧悬挂在灌木上,没有坠地。这要归功于它的建设者,在筑巢时,有意容纳进几根灌木细枝,钢筋一样撑住它。有七八只马蜂在马蜂窝破损的外壳上爬行,有时相互碰碰头,仿佛彼此安慰,或在商量着什么。从马蜂窝进出口的位置,不时有马蜂爬出,嗖地飞向远处。

⑫马蜂修复破损的巢用了两天时间。两天之后,马蜂窝完好如初,丝毫看不出破损的痕迹。不知道马蜂是否有惊慌失措的时刻——当暴雨从天而降,箭矢一样*向马蜂窝时,躲在里面的马蜂是否感到恐惧?

⑬万物都需要有各自的居所。

⑭早晨有雾。走在路上,蓦然感觉到一丝秋意。知了也感觉到季节微妙的迁移,晨唱的时间推迟了一个小时,韵律也有了改变,加入有节奏感的唱词。

⑮走到马蜂窝的位置,拿相机拍了一张,转身走开。这几天,早晚散步时会来打一转,看看它在不在。看到它在就行了,就不再紧盯着看了。长久的窥探,对马蜂的安静生活也是一种打扰。

⑯马蜂十月底会离巢,整个冬天都见不到它们的身影,是去了更为隐蔽的地方,在干燥避风的墙缝或树洞里,抱成一团,不吃不喝,减少生命的消耗以度过寒冷的冬天。

⑰离马蜂弃巢而去的冬日还有一个季节。夏日曲终,秋日歌始,在浦溪河边,我和马蜂还拥有一个季节,做彼此秘密的互不干扰的邻居。

(有改动)

17. 请在下面的横线处分别填入表明作者情感态度的词语。

①一日偶见马蜂窝,对它好看的外形充满          ,并决定继续对其观察。

②第二天见马蜂窝,惊叹马蜂将居所修筑得可以与建筑设计师的作品媲美。

③第三次见马蜂窝,         之前突然从天而降的狂风暴雨会将其毁坏掉。

④之后再见马蜂窝,对马蜂充满         ,所以不再紧盯着它长久地窥探。

18. 请你说说文章⑤⑥段介绍马蜂的文字可否删去,并说明理由。

19. 请结合你对文本的理解,提出一个有助于理解这篇文章主题的问题,并简要谈谈你这么设计问题的理由。

问题:                              

理由:                             

【回答】

17. 示例:好奇;担心;体恤(理解、关心)   

18. 示例一:可以删除。这部分文字侧重使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与原文所用表达方式差异很大,削弱了原作品的文学*;这部分文字中的部些内容与原文的关系不紧密。

示例二:不可以删除。这部分文字是对马蜂的补充说明,丰富了原文内容,增强了作品的知识*;这部分文字与下文“探望马蜂窝,不打扰它”等情节有关联。   

19. 示例:问题:请你谈谈对文章结尾处“我和马蜂还拥有一个季节,做彼此秘密的互不干扰的邻居”这句话的理解。

理由:文章结尾这句话是作者对马蜂情感的集中体现,可以由此切入进一步了解文章的主题:人与自然共存于一个世界,应当*相处。

【17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能力。阅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词句概括作答。根据“我决定接下来的几天继续观察这个马蜂窝”可以概括出作者的情感态度:好奇;根据“准确地说是去探望,怀着‘不知道马蜂窝怎么样了’的担心,因为之前突然刮起狂风,降下一场雷暴雨”可以概括出作者的情感态度:担心;根据“万物都需要有各自的居所”可以概括出作者的情感态度:体恤(理解、关心)。

【18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章⑤⑥段主要介绍马蜂筑巢的高强本领和马蜂的成长过程,表达方式上属于说明。而本文是一篇文学*很强的散文,抒发了作者对马蜂由好奇到惊叹,由担心到理解的情感变化,表达了人与自然应该共存于一个世界,*相处的主题。从这个角度来看,⑤⑥段与主题不相关,可以删除。从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来看,⑤⑥段介绍马蜂筑巢的高强本领和马蜂成长过程的文字,是对马蜂的补充说明,丰富了读者对马蜂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了作品的知识*;同时与下文“这要归功于它的建设者,在筑巢时,有意容纳进几根灌木细枝,钢筋一样撑住它”等情节有关联。从这个角度来看,⑤⑥段不可以删除。

【19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和探究能力。注意题干要求:提出一个有助于理解这篇文章主题的问题,并简要谈谈你这么设计问题的理由。比如:文章为什么要写狂风暴雨对马蜂窝的破坏和七八只马蜂修复破损蜂巢的内容?理由:这部分内容是作者对马蜂情感的转折点,引出了作者的感悟“万物都需要有各自的居所”,突出了文章主题。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