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语站

位置:首页 > 习题库 > 

三(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孔子困于陈蔡孔子困于陈蔡之间,即三经之席,七日不食,藜羹不糁‚...

习题库2.46W

问题详情:

三(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孔子困于陈蔡孔子困于陈蔡之间,即三经之席,七日不食,藜羹不糁‚...

三 (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孔子困于陈蔡

孔子困于陈蔡之间,即三经之席,七日不食,藜羹不糁‚,弟子有饥*,读《诗》、《书》,习礼乐不休.子路进谏曰:"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今夫子积德累仁,为善久矣,意者.当遣行乎?奚居之隐也?"孔子曰:"由来!汝小人——,未讲于论也ƒ.居,吾语汝:子以知者为无罪乎?则王子比干何为刳心而死;子以义者为听乎?则伍子胥何为抉目而悬吴东门;子以廉者为用乎?则伯夷叔齐何为饿于首阳之山;子以忠者为用乎?则鲍叔何为而不用,叶公子高终身不仕,鲍焦④抱木而泣,子推登山而燔.故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者众矣,——独丘哉!贤不肖者.材也,遇不遇者.时也,今无有时,贤安所用哉!故虞舜耕于历山之阳,立为天子,其遇尧也;傅说⑤负土而版筑,以为大夫,其遇武丁也;伊尹故有莘氏⑥僮也,负鼎*俎,调五味,而立为相,其遇汤也;吕望行年五十,卖食棘津,年七十,屠于朝歌⑦,九十——为天子师,则遇文王也;管夷吾束缚自槛车,以为仲父,则遇齐桓公也;百里奚自卖五羊之皮,为秦伯牧牛,举为大夫,则遇秦缪公也;虞丘名闻于天下以为令尹让于孙叔敖则遇楚庄王也伍子胥前功多后戮死非知有盛衰也前遇阖闾后遇夫差也.夫骥罢盐车,此非无形容也,莫知之也,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造父亦无千里之手矣.夫兰茞⑧生于茂林之中,深山之间,人莫见之故不*;夫学者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而志不衰,先知祸福之始,而心无惑焉,故圣人隐居深念,独闻独见.夫舜亦贤圣矣,南面而治天下,惟其遇尧也,使舜居桀纣之世,能自免于刑戮之中,则为善矣,亦何位——有?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当此之时,岂关龙逢无知,而王子比干不慧哉!此皆不遇时也.故君子务学修身端行而须其时者也,子无惑焉.”选自《韩诗外传》 有删节

【注】三经:日本关嘉《说苑纂注》认为“三经”指《诗》、《书》、《礼》

‚糁:饭粒

ƒ未讲于论也论:明白,知晓。论:通”伦”,道理

④鲍焦:春秋时隐士。耕田而食。穿井而饮,非妻子所织不穿。子贡讥笑他。他抱树而死。

⑤傅说:商朝人,传说曾在傅岩之野筑土打墙。遇商王武丁,举为宰相,天下大治。

⑥有莘氏:古代氏族名

⑦朝歌:商朝都城。故址在今河南淇县

⑧茝:香草

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语汝        语:告诉

B.举为大夫      举:推举

C.夫骥罢盐车    罢:通”疲“,疲惫不堪

D.而王子比干不慧哉   慧:聪明

9.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由来!汝小人——

‚——独丘哉

ƒ九十——为天子师

④亦何位——有

A.也   何  乃  焉B.矣  何  则 之

C.也   岂  乃  之D.矣  岂  则 焉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虞丘名闻于天下以为令尹让于孙叔敖则遇楚庄王也伍子胥前功多后戮死非知有盛衰也前遇阖闾后遇夫差也

B.虞丘名闻于天下以为令尹让于孙叔敖则遇楚庄王也伍子胥前功多后戮死非知有盛衰也前遇阖闾后遇夫差也

C.虞丘名闻于天下以为令尹让于孙叔敖则遇楚庄王也伍子胥前功多后戮死非知有盛衰也前遇阖闾后遇夫差也

D.虞丘名闻于天下以为令尹让于孙叔敖则遇楚庄王也伍子胥前功多后戮死非知有盛衰也前遇阖闾后遇夫差也

11.孔子在文中列举 的事例中,大多数是一个人的经历就能从正反两方面*机遇的重要。以下六个事例  的主人公编为四组,全都有这类经历的一组人物是(   )

比干 ‚ 伍子胥  ƒ傅说  ④百里奚 ⑤虞丘   ⑥吕望

A.ƒ⑥B.‚ƒ⑥C.④⑤D.‚④⑤

12.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路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如今孔子师徒困于陈蔡。肯定是因为孔子的行善积德不够。这引起孔子的极度不满。

B.孔子列举了大量古代贤能之士成功和失败的事例,以*他的观点 :“君子务学修身端行而须其时者也。”

C.孔子在这篇文章中所说的“时”,实际上指的就是能得到最高统治者的赏识和信任。道理讲得很明白,但字里行间却也透露出生不逢时的感叹。

D.孔子用了一连串的反问句和排比句,如将流水顺势而下,以不容争辩的气势,把自己的观点牢牢地立在那里。

第二卷

四(21分)

1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贤不肖者.材也,遇不遇者.时也

   (2)伊尹故有莘氏僮也,负鼎*俎,调五味,而立为相,其遇汤也

   (3)夫学者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而志不衰,先知祸福之始,而心无惑焉

【回答】

8B.9C.10D.11B.12A.

13(8分)

(1)贤能不贤能是人才本身的问题,碰上碰不上圣明之君是机遇问题。(2分)

(2)伊尹本是有有莘氏的佣人,背着鼎,拿着切肉的板子为人烹调饮食,却当了宰相,是因为他遇到了商汤。(“故”、“负”、“其”各1分,共3分)

(3)学者治学并非为了通达,而是为了在困厄之中不感到贫乏,心中忧愁但意志并不消沉,预先知道祸福的始末,而心里不为之迷惑。(“遇”1分,“穷”1分,“衰”1分)

知识点:散文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