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语站

位置:首页 > 习题库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悄悄话和悄悄话赵新我是这样认识他的。那天傍晚,我在我们小区大门口的菜市上买了二斤黄瓜...

习题库9.44K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悄悄话和悄悄话赵新我是这样认识他的。那天傍晚,我在我们小区大门口的菜市上买了二斤黄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悄悄话和悄悄话

赵新

我是这样认识他的。

那天傍晚,我在我们小区大门口的菜市上买了二斤黄瓜,提起来往家走时,觉得手里轻飘飘的,脚步就有了犹豫。我想请人把黄瓜复一下秤,即使分量不够,我也不去找人家的后账,只想做到心里有数。   

我前后找了两个人。

第一个是30岁左右的小伙子。小伙子是卖西葫芦的。

小伙子冲我笑了:大叔,您好,您买西葫芦吗?

我说我不买西葫芦,我想把手里的黄瓜复复秤……

小伙子挥了挥手:对不起,您不买俺的西葫芦,俺怎么给您过秤?

我笑了:同志,这是哪儿挨着哪儿呢?

小伙子严肃了:这不是紧紧地挨着嘛,您不帮助我,我怎么帮助您?

第二个是中年女人,身体粗壮,脸面黝黑。

我还没把话说完,她的脸就*了,很不耐烦地说:走开,我可不做这伤天害理的事!我给你称了,就会得罪……你以为我是个孩子?

就在这个时候有人伸出手来,接过我的黄瓜,放在了他的秤盘上。

他很认真地告诉我,这黄瓜是一斤六两;他说他的秤很标准,他称错了他负责。

他显然是一个乡下人,光头,布鞋,一条裤腿挽起来,露出了圆鼓鼓的膝盖;一条裤腿耷拉着,盖住了脚面。个头不高,眼睛不大,一张瘦削的赤红*的脸,一抹浓黑的很好看的胡子;站在如火的落霞里,我闻见他浓郁的汗味。

他不卖菜,他卖的是苹果、香蕉、橘子。

我很受感动。我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说:好兄弟,谢谢您!

他说不谢不谢,做这点儿事情不费吹灰之力;他说他今年才45岁,论年纪我是他的长辈。他说:叔叔,您回家吧,该做饭了,婶子在家里等您。

我担心他遭到那个黑脸女人的辱骂,或者遭到那个卖黄瓜的报复,就蹲在他跟前慢慢地抽烟,借以观察动静。他轻轻地把我拉起来,亮起嗓门说:叔叔您走吧,光天化日,没人找我的麻烦;找也不怕,咱有地方说理!

我就慢慢地往家走,走了几步他又追上来,踮起脚尖和我说了几句悄悄话。

这样我就认识了他,记住了他。我很快知道他姓吴,几个月前他还在村里种地,他的一双儿女一个叫吴优,一个叫吴律,都是正在读书的大学生。我很有兴趣地问他孩子们为什么叫吴优吴律,他说他希望他们无忧无虑地生活,希望每个人无忧无虑地生活。

这一天我又看见他*复秤。请他称东西的是位年逾古稀的老太太,放在他秤盘里的是一小袋鲜嫩的豆角,旁边还放着一把水灵灵的小葱。

他告诉老太太:大娘,您放心,您的豆角分量不差……

老太太说:你说不差就是不差!你再把那把小葱给我称称……;我让你称这称那,不会给你惹下祸害吧?

他亮起嗓门回答:不会,光天化日,没人找我的麻烦;找也不怕,咱有地方说理!

结果那小葱差了一两。

老太太要走时,他凑上前去,又和她说了几句悄悄话。

不久便有消息传出来,说难怪这位吴师傅天不怕,地不怕,行得端,走得正,原来人家有后台,根子很硬!

那天我买菜回来时,那个黑脸女人突然叫住了我:大叔,您等等。

我便停下脚步看着她,她的脸笑得很灿烂。

她很神秘地说:大叔,您知道吗?那个老吴的侄子是局长,专管咱们菜市场!

我摇了*,表示不知道。

她说:大叔,您别替他保密啦,大家伙儿都知道啦。以后我可以给您重新过秤,看谁还敢缺斤短两!

我悄悄地问:大嫂,这事您听谁说的?

她悄悄地回答:我听那个称了豆角又称小葱的大娘说,老吴不是和她说悄悄话啦?对了,老吴肯定也告诉您了,他也和您说了悄悄话!

我不置可否地说:啊,啊,您忙吧,我走啦……

我愿意老吴的侄子是局长,但是那次老吴和我说的悄悄话是,叔叔,您保重,为几两黄瓜,不值得生气。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年第6期,有改动)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文中的“悄悄话”内涵丰富,既可指说话内容,又可指说话形式。文中的“悄悄话”都是为了体现人与人之间的温馨与*。

B.小说对“乡下人”老吴这段肖像描写很有真实感,既反映了老吴经济条件较差,又暗含了对老吴身上那种勤劳、朴实、机智的品质的赞美。

C.文中卖西葫芦的小伙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他明哲保身、不愿意招惹是非,这一形象和“乡下人”老吴形成鲜明的对比。

D.小说的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简洁、准确、生动,比如,在对“中年女人”这一人物*格的刻画上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E.小说以小见大,构思巧妙,通过“复秤”这种生活中的小事儿,自然地将一群普通人联到一起,通过描写他们在“复秤”上的言行等来反映主题。

8.请简析文中的“我”这一形象的特点。

9.设想一下,若那位“中年女人”在后来得知老吴并没有侄子在当局长时,她还会帮别人复秤吗?试做分析。

10.小说两次写老吴“亮起嗓门”强调“光天化日,没人找我的麻烦;找也不怕,咱有地方说理”,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回答】

7.ED(答E 3分D 2分B 1分,AC不得分。)

8.答:①隐忍。想复秤,即使分量不够也不会找别人旧账。②善良。怕人报复帮“我”复秤的中年人,“我”蹲在地上,“观察动静”。③渴望正义。希 望帮他复秤的人真有“后台”,所以他“不置可否”。9.*示例:不会。开始“中年女人”听说要*复秤,她“脸就*了”并“很不耐烦”,说*复秤是“伤天害理”,可见,她的是非观被扭曲。后来她之所以说愿*复秤,是因为“老吴侄子是局长”,可当“后台”,自己没有顾虑,“后台”没了,自然不会再*复秤。(意思对即可;若答“会”,言之成理也可)

10.答:①为情节发展做铺垫,这样才有后面传“老吴侄子是局长”的那些“悄悄话”。②更好地塑造老吴这个人物形象,表现他光明正大,行得端,走得正,体现出一种正能量。③表现作品主题,社会呼唤公平正义,现在是法治社会,正气一定会压倒邪气。④有利于深化主题,暗示弘扬公平正义还要借强有力的“后台”,说明法治思想正逐渐深入人心,还需要一个过程。(每点3分,任意答对3点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7.

试题分析:A“都为了体现……”不当,还有深化主旨作用。C “明哲保身、不愿意招惹是非”理解不当。B“机智”理解不当。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

试题分析:这种题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1)人物的身份、经历、教养、气质等;(2)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3)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4)作者对人物的感情倾向。人物形象结合文本用形容词概括出来。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

试题分析:这是个开放*的题目,需要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阅历,人生见识来评价。注意评价时要观点鲜明、表达连贯、层次清晰,切不可模棱两可,观点模糊。要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不能强词夺理,故作惊人之语。要能言之成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序。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10.

试题分析:分析语句作用可从三个角度去思考:一从内容本身所写。就是看该句段写了什么内容,对表现主旨、抒发情感等有哪些作用。二从上下文关联。即这些句段与材料在上下文起到了什么样的关联作用。这是思考的主体部分。这时的*应具体。如答“过渡”,必须写出由什么内容过渡到什么内容,“照应”是与哪些内容相照应。三从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