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语站

位置:首页 > 习题库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谢曾子开书①秦观史院学士*下,某不肖,窃伏下风之日久矣,顾受*鄙陋,又学习迂...

习题库2.55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谢曾子开书①秦观史院学士*下,某不肖,窃伏下风之日久矣,顾受*鄙陋,又学习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谢曾子开书①

秦 观

史院学士*下,某不肖,窃伏下风之日久矣,顾受*鄙陋,又学习迂阔,凡所*苦而仅有之者,率不与世合。以故分甘委弃,不敢辄款于缙绅之门。比者,不意*下于游从之间得其鄙文而数称之。士大夫闻者莫不窃疑私怪,以为故尝服役于左右,而某未尝望*下之屦舄也。 

窃观今之士子,峨冠大带求试于有司殆五六千人,学宫儒馆以教育自任者无虑百数。其因缘亲故以为介绍,谈说道真以为贽献,善词令以干谒者,俯理*以叩阍人,冒污忍耻,侥幸人之知己者,迹相仍、袂相属也。然而得善遇者十无五六,与之进而教诲者十无二三。至于许之国士之风,借之以齿牙余论者,盖百无一二焉。其售愈急,其价愈轻,亦势之然也。 

某与*下非有父兄之契、姻党乡县之旧,介绍不先,贽纳不前,谒者未尝知名,阍者莫识其面;而*下徒见其骫骳② 之文以为可教,因曲推而过与之。传曰:“鸣声相应,仇偶相从,人由意合,物以类同。”呜呼,*下之知某,某之受知于*下,可谓无愧乎今之人矣。

前日尝一进谒于执事,属迫东下,不获继见,以尽所欲言。旋触闻罢,遂无入都之期,燕居闲处,独念无以谢盛意之万一。辄因西行之便,略陈固陋,并近所为诗、赋、文、记合七篇,献诸下执事。伏惟既推借之于其始,宜成就之于其终,数灌溉以茂其本根,消垢翳以发其光明,不间疏贱而教之以书,使晚节末路获列于士君子之林。则某与*下非特无愧于今之人,又将无愧于古之入矣。古语有云:“烹牛而不盐,败所为也。”此言虽小,可以喻大。惟*下裁之。 

【注】 ① 曾子开名肇,曾巩的弟弟,当时任国史院编修,故文中称史院学士。② 骫骳(wěi bèi):风格卑下。

13.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敢辄款于缙绅之门        款:敲打,叩

B.迹相仍、袂相属也          属:聚集

C.介绍不先,贽纳不前        贽:拜见长辈所送的礼物

D.消垢翳以发其光明          翳:遮蔽物,蔽障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曾肇在交游的朋友中得到秦观的文章,并且多次称赞,以至于引起了士大夫的怀疑,有人误认为秦观曾经和曾肇之间有过交往。 

B.秦观批评当时大量读书人汲汲于富贵,千方百计以求仕进,结果适得其反的行为,意在突出自己不同流俗、自守清高。 

C.在写这封信之前,秦观曾经拜见过曾肇,但因过于仓促,未能畅所欲言,不久就离开京城,短期内没有机会再次入京。 

D.“烹牛而不盐,败所为也”的意思是牛肉煮熟了却不放盐,致使事情没办好。这虽是个小事情,但可以比喻大道理。 

15. 请简要概括作者写这封书信的用意。  

16.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不意*下于游从之间得其鄙文而数称之。

(2) 善词令以干谒者,俯理*以叩阍人。

(3) 燕居闲处,独念无以谢盛意之万一。

【回答】

13.B

14.B

15.(1)感谢曾子开对自己的知遇之恩。(2)请求曾子开指点自己的文章,以取得进步。

16.(1) 不料您在交游的人中间见到我的拙作并且多次称赞它们。(2) 用好言好语来求传达信息使者,不顾义理和脸面来拜见守门人。(3) (我)闲居无事,独顾念没有东西来答谢您浓厚情谊的万分之一。

【解析】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B 项,“迹相仍、袂相属也”中的“属”可以联系课内所学的内容解答,《魏公子列传》中有句子“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由此可以知道应解释为“相继,连接”。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比如本题的B项可以联系课内所学的内容解答。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信息的能力。B项,“意在突出自己不同流俗、自守清高”有误;意在强调对在自己不曾登门拜访的情况下,得到曾肇的称赞,自己非常感激。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从文中的表述来看,并非是突出自己的不同流俗、自守清高的特点。

15.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简要概括作者写这封书信的用意”,这是考查学生筛选概括的能力。可以到文中找到答题的区域,筛选出相关的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或者翻译。文章倒数第二段“呜呼,*下之知某,某之受知于*下,可谓无愧乎今之人矣”,表达知遇之恩;文章最后一段“并近所为诗、赋、文、记合七篇,献诸下执事。伏惟既推借之于其始,宜成就之于其终,数灌溉以茂其本根,消垢翳以发其光明,不间疏贱而教之以书,使晚节末路获列于士君子之林”,希望得到指点。。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解答文言文的概括题,首先应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意;然后仔细审题,寻找答题区间,比如本题,就可以到文中找到倒数第二段和最后一段,然后进行概括。最后组织*的时候,可以采取如下方法。一是摘录法,就是选摘原文词句来作答的一种方法。要点:解题时应抓住与*有关的关键语句,文中有的关键句如观点句或抒情议论句如果吻合题意,可以直接摘录;如只出现关键词,那还需要去改写。如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的,文中的重要句子就必须翻译。二是句意(层意)提取法:就是需要概括的内容在文章或文段中并无明显的中心句,读者要通过阅读文章,自己去感受、体会、把握和提炼大意,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方法。

1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翻译的时候,应先找名词,再找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第一句中,“游从之间”,交游的人中间;“其鄙文”,我的拙作;“数称之”,多次称赞它们。第二句中,“善词令”,好言好语;“谒者”,传达信息使者;“理*”,义理和脸面;“阍者”,守门人。第三句中,“燕居闲处”,闲居无事;“万一”,万分之一。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史院学士,我不才,处于下位已经很长时间了,只是生*粗俗浅薄,加之学习的知识迂腐而不切实际,所有刻苦学习而仅有的一些知识,大概都不符合世事。因此,理应被当世抛弃,又不敢随便登门拜访达官贵人。近来,不料您在交游的人中间见到我的拙作并且多次称赞它们。听到这件事的士大夫都私下怀疑,暗自称怪,认为我之前曾经在您手下做过事情,然而我却一次也没有见过您呀。 

我看当今的读书人,穿着礼服在官员那里求被任用的大概有五六千人,把教育当成自己职责的学宫儒馆大概有几百。他们通过姻亲、亲朋、好友等关系来介绍,议论道德学问的真义来当作献赠的礼物,用好言好语来求传达信息使者,不顾义理和脸面来拜见守门人,冒着被侮辱,忍受着耻辱,企求运气好遇到能知遇自己的人,足迹不断,衣袖相连。然而得到善待的十个当中不及五六个,能够被推荐进而得到耐心指导的十个当中没有两三个。至于被称赞为“国士之风”,得到不费力的表扬的(来访者),大概一百个中没有一两个。他们兜售自己的才能越急切,身价就越低,也是形势导致这样的结果。

我和您没有父兄意气相投的关系,没有姻亲同县同乡的旧情,没有人提前在中间引荐,也不是进献礼物在先,传递信息的人不知道我的姓名,守门的人也不认识我。而您只是看到我的水平拙劣的文章就认为我可以值得教导,于是多方面推荐并给予过分的赞美。书传中说:“鸣声相互呼应,意气相投的伙伴相互随行,人由于精神相同而投合,物品因为属于同一类而在一起。”呜呼,*下赏识我,我被您赏识,可以称得上无愧于当今的人了。 

前不久拜见过您一次,紧接着紧急东下,没有来得及再次相见,来说完我想说的话。不久,遭遇落第之事,于是没有入都的时间,闲居无事,唯独常常想没有东西来答谢您浓厚情谊的万分之一。于是,趁着(有人)西行的便利,简略陈述浅陋的意见,并附上最近所写的诗、赋、文、记一共七篇,献给您。我想,您既然在开始的时候推许引荐我,应该会自始至终成全我,不断浇灌使我的基础更深厚,除去我的污垢和障蔽,开启我的光明;不觉得关系疏远、地位低下,而用书信的形式指教我,使我在穷途末路之际可以加入到有德行有学问的人的行列。那么,我和您不仅无愧于当世之人,而且将无愧于古人了。古语说得好:“煮牛,却不放盐,是变味变质的原因。”这话虽然说的是小事物,却可以比喻大事。请您来衡量裁断。

知识点:散文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