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语站

位置:首页 > 习题库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各题。沙丘城下寄杜甫李白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

习题库6.87K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2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劈头自问,其中暗含诗人无所事事的烦闷。

B.三四句用“古树”和“秋声”交代诗人居住的环境。

C.第六句“空复情”中“空”的意思是徒劳的白白的。

D.最后两句是说为了解除思念就跟随汶水一路南行。

22.下列诗句中与“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七步诗》

B.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李白《行路难》

C.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苏轼《水调歌头》

23.从结尾来看,这是一首思念之作,请简要说明中间四句是如何表达思念之情的。

24.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1)“寄”有“寄托情感”之意,古人常用来表达思念之情。如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李白强烈地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担忧的诗句是“   ①     ,     ②     。”

(2)“水”是古诗词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常用来表达情感。李煜在《虞美人》中用它来喻亡国之愁:③   ④     ;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它来感慨人生失意:⑤      ,     ⑥      ;*弃疾在《菩萨蛮》中用它来表达悲愤之情:     ⑦          ⑧     。

【回答】

21.D

22.C

23.三四句借景抒情,诗人借萧瑟凄清的环境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苦;五六两句借事抒情,诗人借助“鲁酒”和“齐歌”排遣愁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各题。沙丘城下寄杜甫李白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绪,但没有成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深。。(意思对即可)

24.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                ②随风直到夜郎西

③问君能有几多愁                ④恰似一*春水向东流

⑤世间行乐亦如此                ⑥古来万事东流水

⑦郁孤台下清*水                ⑧中间多少行人泪

【解析】

21.

试题分析:D项说“解除思念就跟随汶水一路南行”对诗句解说错误。“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意思是,思君之情如同滔滔汶水,浩浩荡荡地随你向南行。浩荡:广阔、浩大的样子。南征:南行,指代往南而去的杜甫。一说南征指南流之水。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此题从选项设置来看,分别是从诗句、炼字、意象等方面来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把握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分析判断。本诗最后两句中,汶水,发源于山东莱芜,西南流向。杜甫在鲁郡告别李白欲去长安,长安也正位于鲁地的西南。所以诗人说:“我的思君之情犹如这一川浩荡的汶水,日夜不息地紧随着你悠悠南行。”诗人寄情于流水,照应诗题,点明了主旨,那流水不息、相思不绝的意境,更造成了语尽情长的韵味。这种绵绵不绝的思情,和那种“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的开阔洒脱的胸襟,显示了诗人感情和格调的丰富多*。

22.

试题分析:本诗劈头就说:“我来竟何事?”这是诗人自问,其中颇有几分难言的恼恨和自责的意味。这会引起读者的关注,并造成悬念。“高卧沙丘城”,高卧,实际上就是指诗人闲居乏味的生活。这句话一方面描写了眼下的生活,一方面也回应了提出上述问题的原因。诗人不来沙丘“高卧”,原因就在于怀念杜甫这位友人。这凌空而来的开头,正是把诗人那种友爱欢快的生活消失之后的复杂、苦闷的感情,以一种突发的方式迸发出来了。“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上使人愁”运用设问的手法,写出黄昏时分,忙碌在外的人们都在回家了,而自己呢,宦途失意,还面对浩浩大*,*在苍茫暮*之中,更添异地飘泊之感。一个“愁”字作结,点出了全篇的主旨。“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运用的是反问的手法,常被用来批评那些不顾手足情深而骨肉相残的行为。“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是说,陆机有雄才大略,却也无法自保,李斯将被除掉的时候才想起急流勇退,可惜已经晚了。运用的是反问的手法。“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运用反问的手法,既描写出舞姿的优美,又表现出作者在抑郁寂寞中的自我排遣的大观情怀。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这类题目一般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词)用了怎样表达技巧?这首诗(词)运用了ⅩⅩ(术语)手法,请简要分析。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种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模式: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一般认为,诗词表现手法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23.

试题分析:三四句则转向客观景物的描绘。“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眼前的沙丘城对于诗人来说,像是别无所见,别无所闻,只有城边的老树,在秋风中日夜发出瑟瑟之声。这萧瑟的秋风,凄寂的气氛,更令诗人思念友人,追忆往事,更叫诗人愁思难解。然而,此时此地,此情此景,非比寻常,酒也不能消愁,歌也无法忘忧。鲁、齐,是指当时诗人所在的山东。“不可醉”,即没有那个兴趣去痛饮酣醉。“空复情”,因为诗人无意欣赏,歌声也只能徒有其情。这么翻写一笔,就大大地加重了抒情的分量,同时也就逼出下文。中间四句虽然不是工整的对仗,但其中部分词语的对仗以及整个的格式,却可以见到律诗的痕迹。这种散中有对、古中有律的章法和句式,更好地抒发了诗人纯真而深沉的感情,也使得全诗具有一种自然而凝重的风格。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抒情手法,这类题目一般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词)用了怎样表达技巧?这首诗(词)是怎样抒发诗人的情感的,有什么作用?诗(词)中某句抒发情感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种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模式: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抒情手法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助景抒情,如触景生情、以景结情等;借助物抒情,如托物言志、托物寓理;借助事(人)抒情,包括借古事抒情(如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今事抒情(如即事感怀、融情于事等)。本题首先要考虑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是借景抒情还是借事抒情抒情。

24.

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要注意下列重点字的正确书写:寄、与、郎、似、郁、孤、清。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策作用的哲理句。所考的名句,有一定的迷惑*,本题考查“理解*默写”,因此提倡考生备考中首先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然后要立足于“写”,避免会背不会写的情况。

知识点:

题型: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