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语站

位置:首页 > 习题库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雀,岂非可惜?况人之*命甚於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

习题库9.08K

问题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雀,岂非可惜?况人之*命甚於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雀,岂非可惜?况人之*命甚於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雀,何况*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可为笑。

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 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迳,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

若能小心奉法,常如朕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于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 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以博财物耶                       博:增加

B.禄秩优厚                           秩:品级

C.规小得而大失者也                   规:谋求

D.事觉自死                           觉:败露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皆不能以此道求荣                   焉用亡郑以陪邻  

B.昔公仪休*嗜鱼,而不受人鱼         因人之力而敝之    

C.贤者多财损其志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D.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1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明珠*雀为喻,说明人不能“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贪图身外之物,而招来杀身之祸。

B.文章用“公仪休不受人鱼”和“秦惠王刻石牛置金伐蜀”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不可“规小得而大失”。

C.为主为臣的,如果能做到“小心奉法,常畏天地”,不仅能使百姓安宁,自身常获欢乐,还能使子孙后代感到荣耀。

D.文章最后以鸟贪高、鱼贪深而被获为*戒,要求“居高位,食厚禄”的官员们做到“履忠正,蹈公清”,这样才能避免灾害、长保富贵。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

18.翻译:

①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②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回答】

14.A

15.B

16.D

17. 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

18.①况且作为国君,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的国家灭亡;作为臣子,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自身丧命。②然而使自身陷于灾祸的,都是为了贪求财利,和那鱼鸟有什么区别呢?

【解析】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可以结合语境理解选项的意思,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如原文“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雀,何况*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这句话是说“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且不可用来*击麻雀,何况人的*命如此宝贵,哪能用来换取财物呢?”可见“博”应译为“换取、讨取”之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首先要积累常见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然后进行语法切入或语境推断。如B项两个“而”,都表示转折意思;A项,前一个“以”为介词“用”,后一个“以”为连词“来”,表顺承关系;C项,前一个“其”为人称代词“他们的”,后一个“其”为指示代词“那”;D项,前一个“于”为介词“在”,后一个“于”为介词“被”。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

试题分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原文中关键细节的理解。C项“文章最后以鸟贪高、鱼贪深而被获为*戒”与原文不符,原文“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指的是:鸟、鱼被人捕获皆因贪饵。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

试题分析: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本题可以按照实词断句法,即在读懂全文,了解所点断文章的大致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如:地名、人名、国名等(蜀人、蜀王、蜀、秦师、蜀国),动词“见、便、发”等。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8.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①“为”,作为,“丧”,使……灭亡,“亡”,使……丧身;②“陷”,使……陷,“与夫……何以异”,和那……有什么区别。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文翻译】

贞观初,太宗对侍臣说:“人有明珠,没有不视之宝贵的,如果用来*击麻雀,这不是很可惜吗?况且人的*命比明珠还珍贵,见了金钱财帛连法网也不怕了,就敢直接接受贿赂,这是不珍惜*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且不可用来*击麻雀,何况人的*命如此宝贵,哪能用来换取财物呢?你们如果能都努力忠诚正直,益国利人,这样官爵就会马上来到。如果不能以这种方法来追求荣华,竟然敢接受财物,等到贪赃纳贿的事败露的时候,其*命也要灭亡了,实在是可笑的事。帝王也是这样,如果纵情放纵逸乐,劳役无度,信任重用小人,疏远忠诚正直的人,有此一样,哪能不灭亡?隋炀帝奢侈反而自认为圣贤,结果死于匹夫之手,也是可笑的。”

贞观二年,太宗对侍臣说:“朕曾说过贪财的人却并不懂得爱财。比如朝廷和地方五品以上的官员,俸禄优厚,一年所得的数目很多。如果接受别人的财物贿赂,也不过数万,一旦事情败露,官职俸禄都被削夺,这岂是懂得爱财?这是因小而失大。以前的公仪休生*喜爱吃鱼,但他从不接受别人 送的鱼,所以他能长久的吃到鱼。并且做君主的贪,必丧其国;为臣的贪,必亡其身。《诗经》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大风刮得很猛,贪人败坏族类。是说一人贪会贻害很多人。)’这确实不是妄言。以前的秦惠王要*蜀国,但不知道道路,于是刻了五头石牛,把金子放在石牛后面。蜀人看见后,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便派五个大力士把石牛拖入了蜀国,道路出现了,秦*跟随其后而攻打了蜀国,蜀国于是就灭亡了。汉朝的大司农田延年贪赃纳贿三千万,事发后自刎而死。类似这样的事,怎能数得过来!朕今天以蜀王作为借鉴,你们需要以田延年作为前车之鉴。

贞观四年,太宗对公卿说:“朕整天都不敢懈怠,不但 忧念爱惜百姓,也想让你们能够长守富贵。天非不高,地非不厚,朕长久以来小心谨慎以敬畏天地。你们如果能小心遵守法令,总是像朕敬畏天地那样,这样不但百姓安宁,自己也可常得快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这话可以深以为戒。如果徇私*,不但是破坏国法,伤害百姓,即使事情没有败露,心中怎能不常怀恐惧呢?恐惧多了也有因此而导致死亡的。大丈夫岂能为了贪求财物,而害了自己的身家*命,使子孙总是蒙受羞耻呢?你们应当深刻地思考这些话。”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侍臣说:“古人说:‘飞鸟栖息于树林,唯恐树木不高,所以筑巢于树木的顶端;鱼藏于水中,唯恐水不深,所以穴居于水底洞穴中。然而能被人们所捕获的,都是因为贪饵的原故。’现在大臣受任命,居高位,食厚禄,应当要履行忠诚正直,遵 循清廉无私,这样 才能没有灾祸,长守富贵啊!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那些以身犯法的,都是因为贪图财利,这与那些鱼鸟有甚么不同呢?你们应当好好想想这些话,作为借鉴和告诫。”

知识点:散文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