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语站

位置:首页 > 习题库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李士谦传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

习题库2.57W

问题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李士谦传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李士谦传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母曾呕吐,疑为中毒,因跪而尝之。伯父魏岐州刺史瑒,深所嗟尚,每称曰:“此儿吾家之颜子也。”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赵郡王睿举德行,称疾不就。和士开亦重其名,将讽朝廷,擢为国子祭酒。士谦知而固辞,得免。

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其奴尝与乡人董震因醉角力,震扼其喉,毙于手下。震惶惧请罪,士谦谓之曰:“卿本无杀心,何为相谢!然可远去,无为吏之所拘。”*宽厚,皆此类也。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收埋骸骨,所见无遗。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遗惠也。”或谓士谦曰:“子多*德。”士谦曰:“所谓*德者何?犹耳鸣,已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德之有!”

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李景伯等以士谦道著丘园,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     埒:相等

B.其奴尝与乡人董震因醉角力   角力:较量力气大小

C.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   阋:不和,争吵   

D.乡人李景伯等以士谦道著丘园,条其行状   行状:轮廓、式样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事母以孝闻

每以振施为务

B.卿本无杀心,何为相谢

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C.无为吏之所拘

为设酒食,对之燔契

D.赵郡农民德之

何*德之有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士谦是一个大孝子。他幼年丧父,侍奉母亲以孝顺闻名。他曾经为弄清母亲呕吐的原因,尝食她的呕吐物,孝顺之举深得伯父赞赏。

B.李士谦*格宽厚。别人的牛毁坏了他的田地,他反而*好好喂着;有人偷割他的禾苗,他却不加阻拦;甚至放走被家仆抓住的盗粟者。

C.李士谦有乐善好施的品德。他周济乡里无钱办丧事的人家,又曾拿出钱财来化解兄弟间因分财不均而起的纠纷。

D.李士谦的德行深得同乡人的爱戴。他死后,人们为他举行万人葬礼,树碑立传,并联名请求朝廷给了他一个谥号。

16.⑴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3分)

②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4分)

17.给文中无标点的句子断句(用/线即可)(3分)

君子之所取远者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回答】

【*】

13.D

14.B

15.D

16.①(家乡)州里有人家里有丧事而没有能力去办理的,李士谦总是奔走(及时)赶到那里,依据缺少的提供周济。(一句一分,共三句)②于是召集了所有的借债人,为他们摆设酒食,当着大家的面烧了借契,说:“债了结啦,请不要放在心上了。”(一句一分,共四句)

17.夫君子之所取远者︱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解析】

13.

试题分析:德行事迹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试题分析:请罪,动词。A因为,介词;把,介词。   C被,介词;替,介词。D他,代词;不译,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

试题分析:“树碑立传,并联名请求朝廷给了他一个谥号”有误,朝廷并没有给他谥号。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6.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1)“辄”“乏”,每句一分,共3分(2)“悉”“燔”, 每句一分,共3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7.

试题分析:君子要想达到长远的目标,则一定要等待时机;要想成就伟大的功业,则一定要能够忍耐。古代的贤能之士,都有建功立业的才能,但有些人最终未能施展其才能于万一,未必都是当时君王的过错,也许是他们自己造成的。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李士谦,字子约,是赵郡平棘人。幼年丧父,因侍奉母亲孝顺而闻名。他的母亲有一次呕吐,他怀疑是食物中毒,于是跪在地下尝呕吐物。在北魏岐州担任刺史的伯父李瑒,对他特别赞赏,经常称赞说:“士谦这孩子是我们李家的颜渊。”十二岁时,北魏广平王元赞征召为开府参*事。后来母亲去世,服丧时消瘦得只剩下一副骨架。(后来)赵郡王高睿以德行科举荐他,他借口有病而不接受。和士开也看重他的名望,要劝说朝廷把他提拔为国子祭酒。士谦知道后,竭力推辞,得以作罢。

李士谦家里十分富有,但自己却处处节俭,常常把救济别人作为自己的事情。在家乡,有人家里有丧事而无财力去办理的,李士谦总是及时赶到,缺多少供应多少。有兄弟间分财产不均,以致互相诉讼的,士谦听说后,就拿出自己的财产,补给那个分得少的人,使他和分得多的相等,兄弟俩都惭愧恐惧,相互推让,最后他们都变成了善人。有一次别人的牛闯进他家田里去,士谦把它牵到荫凉处饲养,比主人饲养得还好。远远看见有人偷割他家的庄稼,他就不出声地躲开。他家的僮仆曾经捉住偷他粮食的人,士谦安慰那人说:“(你们这样做,)都是因为家里太贫困的缘故,本来就不应该受到指责。”马上叫仆人将其放了。他的一个家仆因喝醉酒后与同乡人董震比力气的大小,董震扼住其家仆的喉咙,因用力过猛,家仆被掐死了。董震于是惶恐不安,胆战心惊地来向李士谦请罪,李士谦却对他说:“你本来就没有杀害他的想法,为什么要请罪呢?不过你要远离这个地方,以免被官吏拘捕。”李士谦*情宽厚,都是像这样。

之后他拿出自家的数千石粮食,借贷给同乡人。正赶上收成不好,借贷人家无法偿还,都来表示道歉。士谦说:“我家的余粮,本来就是打算救济用的,难道是为了求利吗?”于是叫来所有的借债人,为他们摆设酒食,当着大家烧了借契,说:“债了结啦,请不要放在心上了。”让大家放心离开。第二年大丰收,借债人家争着来偿还,士谦拒绝了,一点也没收下。有一年又遇上饥荒,很多人都死了,李士谦又拿出他家所有的钱,买来米做成粥供给那些饥饿的人,依靠他而生存下来的人数以万计。李士谦还将那些饿死人的尸骨收集起来埋葬好,没有漏掉一个。到春天,又拿出粮种,分给贫穷人家。赵郡的农民感激他,抚摩自己的子孙说:“这是李参*留下来的恩惠啊。”有人对李士谦说:“您集有很多*德。”士谦说:“所谓*德是什么?就像耳鸣,只有自己听到,别人都不知道。现在我所做的,你们都知道了,哪里还有什么*德!”

开皇八年,士谦死在家中,当时六十六岁。赵郡的男男女女听说了,无不流着泪说:“我们这些人不死,反而让李参*死了!”参加葬礼的有一万多人,同乡人李景伯等人认为李士谦道德高尚闻名于乡间,就将其一生的事迹整理成文书,到尚书省请求给他一个“先生”的谥号。事情最后没有办成,于是大家共同在他的墓前树了碑。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