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语站

位置:首页 > 习题库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九公凡夫你要是到村子里去打听九公,无论大人小孩几乎没有不知道的。九公是全村年龄最长...

习题库2.46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九公凡夫你要是到村子里去打听九公,无论大人小孩几乎没有不知道的。九公是全村年龄最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九 公

凡 夫

你要是到村子里去打听九公,无论大人小孩几乎没有不知道的。九公是全村年龄最长、辈分最高的老人,是远近有名的有趣人,他的趣事就如同他的胡须,多得数也数不清。

九公九岁的时候,被送去读私塾。九公对那些*晃脑的“之乎者也”十分反感。先生也不喜欢这个调皮的学生,时不时出一些难题难为他。一天在讲曹植七步成诗时,九公却和周公秘密会谈去了。先生十分生气,就让九公当场作诗一首,不然就挨板子。九公望着窗外的瓢泼大雨,歪着头,略作思索,遂以《雨》成诗。

盆泼也

瓢倒也

一滴雨

一个大豆也

全班同学笑成一团,先生气得差点背过气去。

九公的学业也就到此结束了。

“扫盲”的那几年,九公也和大伙一起去村小学学习。那节语文课,老师教学“人”字,九公再次拜会周公,呼呼大睡。老师辈分低,既要严肃课堂纪律,又要给爷爷辈的九公脸面,便耐心地开导他。

“其实汉字很容易学,一人为‘人’,二人为‘从’,是说两人在一起,三人为‘众’,是说很多人的意思——多形象!多生动!”

九公走上讲台,边说边在黑板上写。

“如果人上边有人,人下边也有人,人左边也有人,人右边也有人,人加人,人叠人,人连人,念什么字?”九公在黑板上写了密密麻麻、歪歪扭扭七八个“人”字。

老师有点生气。“这不是字!”

“不是字?”九公面向大伙,手一挥,如同一位镇定自若的将*。“这个字念——一堆人!”

从去年入冬以,天气持续干旱,许多地方遭遇五十年一遇的干旱袭击,大片大片的庄稼开始枯黄。我们这里也不例外,大伙开始忙着抗旱保收。但是由于基础设施匮乏,加之抗旱又是个费时费力的活儿,所以效果不明显。人人都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这时,九公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那天,九公带领四个六七十岁的老伙计到河边求雨。九公说,河中心有个千年鳖精,呼风唤雨,无所不能。他年轻时曾见过有人在这里求雨,当天就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方圆几里、四面八方的人都赶看热闹。

九公在河边支起一个供案,上面摆着供品,然后点燃三炷香,双手捧着擎过头顶,对着上天三叩九拜,口中还念念有词,不知说些什么。

之后,真正的求雨过程开始了。

九公身背一个簸箕——此时他就是千年鳖精的化身。四个帮手分列东南西北,围成一个圈,每人手中还提着一壶水。

九公就在中间爬爬去。爬到东面,就抬头问:“东海龙王下不下雨?”帮手忙说:“有雨!”提起壶在九公身上浇一阵。爬到西面,九公又问:“西海龙王下不下雨?”西面的帮手忙说:“有雨!”提起壶在九公身上又浇了一阵子。“南海龙王”“北海龙王”也都声称:有雨!九公就这样爬爬去,衣服渐渐湿透了。

说也怪,天真是渐渐地*沉下,起风了。甚至还滴下几滴雨。

轰隆隆,轰隆隆!

一阵响过一阵,一阵急过一阵的巨响在天空回荡。

“打雷了!要下雨了!老天爷显灵啦!”九公激动得老泪纵横。“都别傻站了,快跪下求老天爷吧!”九公向周围的人群喊去。有两个老太太当即就跪下了。

就在众人不知所措的时候,村支书刘义气喘吁吁地跑过。“别瞎闹啦!部队趁着今天的有利天气正在人工降雨呢。**已经打过了,马上就要下雨。谁要是不想饿肚子,就赶快去地里挖沟引水,我只通知这一次啊!”刘义说完又转头跑掉了。

人群一哄而散。九公慌忙喊:“哎!别走!哎!”九公的四个帮手最后也随着人流不见了。九公一下子瘫坐地上。

雨足足下了一天一夜。雨过天晴,天空升起一道美丽的*虹。

从此,九公就常常坐在村头的那棵大柳树下,对着那些背着书包上学的小学生,不厌其烦地说:“娃呀,好好读书。将有知识才能长本事!”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九公不识字,从小对“之乎者也”之类的私塾教育就非常反感,这说明九公的*格中具有一定的叛逆*和反封建*。

B.参加扫盲学习时,九公不但再次拜会“周公”,而且还倚仗辈分当堂捣乱,这样描写既照应了上文,也突出了九公不尊重知识的思想根深蒂固。

C.这篇小说主要是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语言生动诙谐,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D.九公求雨之后,天*的确变得*沉,继而雷声轰隆,说明九公求雨还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最后-天一夜的降雨靠的还是部队利用天气条件进行的人工降雨技术。

E.接到村支书通知后,人们一哄而散纷纷回地里挖沟引水,连九公的四个帮手也随着人流不见了,小说这样描写隐含着对人们势利自私的委婉批评。

8.小说中的九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9.小说详细描写了九公“求雨”的过程,请分析其作用。(6分)

10.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最后一段画蛇添足,有人却认为此结尾画龙点睛,你怎么看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回答】

7.答B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D、E不给分。

8.①不爱读书,不尊重知识;②愚昧迷信,顽固自大;③天真率直,知错能改;④热心公益。(6分;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①②③点中只要答出任意一个方面即可。)

9.①突出了人物的*格特征。九公煞有介事地求雨充分表现了他的愚昧迷信、荒唐可笑,含有讽刺效果。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人物的思想转变更合理可信。③突出了小说的主题。求雨失败、人工降雨成功使九公认识到知识的重要*,突出了小说批判迷信、倡导科学知识的主题。(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10.参考*:观点一:我认为是画蛇添足。理由:(1)该结尾使人物形象前后反差太大,不够真实.九公是一个思想顽固、没有知识的老人,即使因为求雨事件思想有所转变,也很难做出这样的行动,说出这样的话。(2)使主题显得过于直白,没有韵味。如果去掉这一段,以“雨过天晴,天空升起一道美丽的*虹”这一句环境描写结尾,反而能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引起人们深思的艺术效果。(3)从情节上来说,写到求雨失败、人工降雨成功,已经足以说明科学知识战胜愚昧迷信这一主题,故事在这里结束,戛然而止,结构完整;添上这一段反给入画蛇添足、节外生枝之感,观点二:我认为是画龙点睛。理由:(1)该结尾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九公的思想经历了从顽固不化到悔悟改过的巨大转变,前后的思想行为形成鲜明对照,结尾使九公的形象变得可亲可爱、立体饱满。(2)使主题思想更加鲜明突出。愚昧顽固的九公最终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并教导孩子从小就要好好读书,结尾突出了知识的强大作用,突出了小说的主旨。(3)使情节结构更加完整。小说围绕九公这一人物展开,情节始于九公自己从小不肯读书,终于他热心督促小学生读书。这样写小说的情节结构比较完整,更好地表现了人物和主题。(意思对即可)

【解析】

7.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从小说人物形象、小说主题、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A项说九公的*格具有“反封建*”拔得过高;D项“说明九公求雨还是有一定效果”错;E项对小说这样描写的意图理解错误。所以选BC。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两次求学经历,都可以看出九公不爱读书,不尊重知识的特点;求雨过程可以看出九公愚昧迷信,也看出他热心公益事业的一面;最后一段的内容可以看出九公醒悟,知错能改。以此类推即可。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细节描写在文中的作用题, “求雨”是文中核心的故事情节,解答此题,可以从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发展、表现小说主题等角度分析。在人物形象方面,突出九公迷信愚昧的*格特征;在情节结构上,推动情节发展,引出下文的求雨失败和人工降雨成功;在表现主题方面,彰显主题,求雨失败,人工降雨成功,表达了批判迷信、倡导科学的主题思想。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0.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是画蛇添足,还是画龙点睛。然后根据自己的选择,结合着小说具体内容,从小说主题的表现,结构的完整,人物的丰满、表现手法等几个方面去探究。一般的,赞成结尾保留的,都要总结结尾的作用,如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结构浑成等等。不赞成的主要就破坏含蓄,画蛇添足,高潮处戛然而止,余味无穷等等方面去分析去掉的好处。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