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语站

位置:首页 > 习题库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19分)我想从天上看见阿来(1)也许是因为年代过于久远,在这条陆路上行走时,已经没有...

习题库3.12W

问题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19分)我想从天上看见阿来(1)也许是因为年代过于久远,在这条陆路上行走时,已经没有...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19分)

我想从天上看见

阿来

(1)也许是因为年代过于久远,在这条陆路上行走时,已经没有人能找到一条清晰的脉络。历史与历史中的文化传播与变迁,比之于现代物理学家所建立的量子理论还要难于捉摸。物理学家描述他们抽象的理论时运用了一种可靠的用数学语言可以表述的模型。而历史中的文化却更多的在荒山野岭间湮灭,随着一代一代人的消失而被永远埋葬。

(2)我想,也许从天上,从高处像神灵一样俯瞰时可以看见。

(3)于是,我在拉萨的贡嘎机场登机时特意要了一个临窗的位置。并祈愿这一路飞行,没有云雾的遮蔽。

(4)事实是,我登上飞机时,拉萨正在下雨。拉萨河和雅鲁藏布*水溢出了河床,洪水漫进了河床两边的青稞地,漫进了低矮的平顶土房组合而成的安静的村庄。地里的庄稼已经收割了,洪水浅浅地漫在地里,麦茬一簇簇露在水面上。庄稼地与房舍之间,是一株株柳树,在雨中显得分外的碧绿。飞机越升越高,那些淹没了土地的水像面镜子一样反*着天光。这真是一种奇异的景象:洪水成灾,但人们依然平静如常,没有人抢险,没有人惊慌失措,那些低矮的土屋安安静静的,都是很宿命的样子。土屋顶上冒着青*,我想象得出来,围坐在火塘边上的农人平静到有些漠然的脸。洪水与所有天气(比如*雹)一样,或多或少都和某种神灵的力量与意愿有关。

(5)对于来自神灵与上天的力量,一个凡人往往只能用忍受来担待。所以,当外界的眼光看到一个无所欲求的农人时,而赞叹,而自怜的时候,我想告诉你,那是因为对生活日深月久的失望。不指望是因为从来都指望不上。所以,你才会在雅鲁藏布*洪水泛滥时,看到这么一幅平静的景象。

(6)这种平静的景象里有一种病态的美感,病态的美感往往更有动人心魄的力量。

(7)飞机再向上爬升,就穿过了饱含雨水的云层。云层掩去了下界的景象,满眼都是刺目的明亮阳光!

(8)虽然有云层阻隔,但我还是感觉到机翼下渐渐西去的高原那自西向东的倾斜。飞机每侧转一下机身,我就感觉到雄伟的高原正向东俯冲而下。闭上眼睛感觉,那是多么有力的一种俯冲啊!我当然知道,这种俯冲感是一种幻觉。飞机飞行得非常平稳。电视里正在播放平和的音乐。当气流导致飞机发生小小的震颤,空姐柔美的声音便从扩音器里传来。

  (9)但我还是觉得大地在向下俯冲。

  (10)我说过,这是一种幻觉。

  (11)而且是我不止一次感觉到过这样的幻觉。

  (12)譬如当我最大限度在接近某一座雪山的顶峰,坐在雪线之上,看到只要有一点动静,风化的砾石便水一样流下山坡,看到明亮的阳光落在山谷里、森林中,使得云雾蒸腾,我也会感觉到大地的俯冲。而到云雾散开,大地安安静静地呈现出它真实的面貌,这种幻觉便消失了。

  (13)飞机起飞不久,机翼下面的云层便渐渐稀薄,云层下移动的大地便渐渐显现在眼前了。

  (14)雪峰确乎呈南北向一列列排开在蓝天下,晶莹中透着无声的庄严。在这一列列的雪山之间,是一片片的高山草甸,草甸中间或还点缀着一些积雨形成的小湖泊。湖泊边上,有牧人的帐房。我熟悉帐民里牧人的生活。他们不是草原上那种纯粹的牧民。夏天,他们赶着牛羊来到这些雪山之间的高山牧场,秋天到来,他们被一天天降低的雪线*着,走进河流深切出来的山谷,回到自己种植玉米与青稞的农庄。夏天是牧场上的收获季,秋天,又是土地里的收获季了。于是,这些山地中半农半牧的同胞,便在一年中,有了两个收获的季节。

  (15)每一列雪山之后,这种山间牧场就更低,更窄小,直至完全消失。眼界里就只有顶部很尖锐,没有积雪的峭拔山峰了。这是一些钢青*岩石的山峰,一簇簇指向蓝空深处。山体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然后,这种美丽的峭拔渐渐化成了平缓的丘陵,丘陵又像一声长途俯冲后一声深长的叹息,化成了一片平原。这声叹息已经不是藏语,而是一声好听的汉语里的四川话了。

  (16)从平原历经群山的阻隔与崎岖,登上高原后,那壮阔与辽远,是一声血*的呐喊。

  (17)而从高原下来,经历了大地一系列情节曲折的俯冲,化入平原,是一声疲惫而又满足的长叹。

(18)而我更多的经历与故事,就深藏在这个过渡带上,那些群山深刻的皱摺中间。

    【注】阿来,藏族,1959年出生于四川西北部阿坝藏区的马尔康县。

7.第二段中作者想从天上“看见”的是    (2分)

8.分析第六段“病态的美感”的表达效果。(3分)

9.文中多次出现“俯冲”一词,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气流导致的飞机震颤使作者产生俯冲的感觉。

B.飞机飞行非常平稳,“俯冲”是作者的一种幻觉。

C.云开雾散的真实景*能消除作者“俯冲”的幻觉。

D.“俯冲”生动地写出了大地从高原到平原的地理变化。

10.从记叙顺序的角度,分析第十二段的作用。(3分)

11.赏析第十四段中画线句的景物描写。(4分)

12.结尾说“我更多的经历与故事,就深藏在这个过渡带上”,分析其意蕴。(4分)

【回答】

7.历史文化传播与变迁的脉络

8.面对被洪水淹没的村庄,人们因为指望不上而失望和麻木是一种病态,但是村庄是安静的,人们心里是平静的,这种景象是一种美感;病态与美感之间形成了一种对照和反差,造成一种张丽,给读者以冲击力。

9.A

    10.10.运用*叙的手法,详细地描述自己登山中感受到大地在向下俯冲的幻觉,然后幻觉又消失的过程,写出了作者独特的经历和微妙的感受,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11.作者的视角不断推移,不断聚焦,从蓝天下的雪峰到高山草甸到湖泊,由大到小,由高到低,又由景及人;作者用“排开”一词写出雪峰的连绵不断,“点缀”写出在广阔草原中的星星点点的湖泊;天空的湛蓝与雪峰的银白和草甸上的绿意,形成美丽的**组合;景物描写中融合作者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一份庄严和安静。

12.作者生活在四川西北部,正好在*到平原的过渡带上,这里有作者的经历和故事;作者往返于*高原、丘陵与平原之间,在这一过渡带中感受到大地的壮阔辽远到平缓安静过程,这一过程又让作者联想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故事,也同样是由血*的呐喊、奋力的抗争,到抗争之后的疲惫,又获得一种满足。

【解析】

7.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内容可知,第二自然段是第一自然段的延续,若想很好的把握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看见”的内容,就得理清第一自然段的思路。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话说“也许是因为年代过于久远,在这条陆路上行走时,已经没有人能找到一条清晰的脉络”,接下来第二、三句是“历史与历史中的文化传播与变迁”和“现代物理学家所建立的量子理论”相比较,突出“历史与历史中的文化传播与变迁”的难以捉摸,最后一句话说“历史中的文化”被“湮灭”、被“永远埋葬”,根据语句之间的关系,很明显,“历史中的文化”就是指的“历史与历史中的文化传播与变迁”。那么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想要从天上、从高处像神灵一样俯瞰时看见的就应该是“历史与历史中的文化传播与变迁”。*就出来了。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8.

试题分析:作答此题,首先要理解“病态的美感”在文中的含义,要抓住“病态”和“美感”两个方面来理解。这个词是描写被洪水淹没的村民的反应的。“病态”说明不正常,抓住文中村民面对洪水时的不正常的反应来理解;“美感”是一种美的表现,从文中找出村民面对灾难的时候美的体现,加以概括。其次还要答出作者用“病态的美感”这样的词来描写村民的表达效果。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9.

试题分析:做好这个选择题,要很好的理解8-12自然段的内容。根据文意,“俯冲”一词作者使用的是它的引申义,和词的本义无关,所以A项是错误的。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试题分析:作答此题,首先要明白记叙的顺序有:顺序、倒叙、*叙。根据的记叙的定义判断此段属于那种记叙顺序,然后再答出此种记叙顺序的作用。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1.

试题分析:赏析景物描写要从写景的方法、用词的精妙、修辞的使用、意境的表达、作者的情感等方面进行鉴赏。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2.

试题分析:作答此题,一定要注意文后注释。通过注释可知道作者生活的地方就在这个过渡带上,作者生存于此,在这一过渡带中感受到大地的壮阔辽远到平缓安静过程,这一过程又让作者联想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故事,引发感想。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