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语站

位置:首页 > 习题库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11分)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杜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

习题库1.1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11分)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杜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11分)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 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 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①路云遮寺, 清弋*②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③, 我心悬旆④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 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九华山:为宣州去往舒州的必经之处。     ②清弋*:在宣州城西。       ③的的:鲜明的样子。       ④旆:旗子。

此诗作于开成四年(839),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

22.这首诗的颔联展示了两幅形象而鲜明的画面,请分析这两句诗的艺术表达技巧。(5分)

23.这首诗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与前两联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回答】

【*】

22.这两句诗一幅是想象中的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是虚写;一幅是眼前绿水环抱青弋*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是实写。虚实相生。前一幅是远景、静景,后一幅是近景、动景,动静结合,画面形象鲜明。

23.这首诗的后四句抒发了诗人的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满腹愁情。诗歌的前四句写*南的早春,清新的空气,明亮的阳光,鲜美的芳草,倜傥自信的友人,借景物的衬托抒发惜别之情;后四句直抒胸臆,五六句用对比的手法写与友人的不同心境,怅然若失之感油然而生。七八句写“同来不得同归”的感慨,表现诗人的寂寞惆怅。前四句写景是反衬后面的抒情。

【解析】

22.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可先根据诗句内容分析此联上下两句所描写画面的内容,再在比较中发现它们在“虚和实”“动和静”或“声和*”“远和近”等方面的不同,从而发现它们的艺术技巧。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3.

试题分析:此题有两问,需分别作答。分析思想情感,要着重从诗句所写之景出发,结合诗句内容,揣摩其是以哀景写哀情,还是以乐景衬哀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知识点:

题型:未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