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语站

位置:首页 > 造句 > 

转喻造句

造句3.45W

1、明喻、隐喻、转喻和提喻,其共同点就是“喻”。

转喻造句

2、看看有没有明喻、暗喻、转喻和提喻。

3、隐喻和转喻意义扩展各有其特点。

4、英汉委婉语;隐喻;转喻;异同;认知理据;

5、转喻是一种由根隐喻派生出的隐喻,因此又称派生隐喻。

6、此外,隐喻和转喻意义扩展还各有其映*模式。

7、第二,委婉语的构成机制是转喻而非隐喻。

8、其中复合法和转化法的构词方式是以认知的隐喻和转喻为基础的。

9、隐转喻之间的连续体关系在这一转喻中也有所体现。

10、本文第一章回顾了以往对转喻的研究。

11、隐喻和转喻是多义词汇语义扩展的两种重要的认知机制。

12、概念隐喻、概念转喻和百科知识是习语意义产生的认知机制。

13、这样,我们在换喻(者翻译为转喻,一种以部分代替整体的修辞方法)上就有了一个隐喻的替代。

14、第一节用隐喻和转喻理论对譬喻和借代修辞格分别作具体分析,理解它们的生成机制。

15、深层结构在本质上属于一种“语言学基础”,由四种基本的话语模式构成,即:隐喻、转喻、提喻和反讽。

16、通过概念隐喻、概念转喻、概念的隐喻-转喻对情感习语进行解读,目的在于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探索英语情感习语的认知机制。

17、高层转喻直接利用类属icm进行映*,影响语言结构,从这层意义上说,它是语法转喻

18、新兴的认知语言学从认知的角度对转喻作了全新的解释,认为转喻的运作机制是概念激活。

19、它肯定是转喻的,但是等等,它是有声音的。

20、英语中存在语法转喻,汉语中存在施力守恒。

21、转喻研究的启发意义和未来前景。 综合上面部分对转喻的分析,可以得知转喻对文学的实践*的实现以及文学理论的未来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22、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原型理论、隐喻和转喻等理论,分析英汉语言中的基本颜*词“白”。

23、范畴化的认知模型可归结为:命题模型、意象图式模型、隐喻模型以及转喻模型。

24、隐喻、转喻这两种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在网络新词的变异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25、概念隐喻,概念转喻及普遍知识是对成语进行识解的三种重要的认知机制。

26、概念转喻不仅为名动互转提供认知理据,而且也对理解转换过程非常重要。

27、隐喻、转喻和普遍知识三种认知机制为人们理解习语语义提供了概念理据,其中隐喻概念是我们理解习语的最重要认知机制。

28、转喻主要依靠邻近原则、突显原则和因果原则而发生作用。

31、包含有替代关系的理想认知模型即被称为转喻模型。

32、转喻是被广泛用于日常交际中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

33、传统修辞学将转喻看作辞格,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修饰*的手段;认知语言学将转喻看作日常思维方式在语言中的表现。

34、本文以“模因-模质”之间的“互推-链接”为分析模型,从转喻的相邻问题出发,对转喻的理解过程作出说明。

35、所有成员的语义演变都是特定的相似*和相关*经突显后,通过隐喻进行跨域投*,或经过转喻进行域内转移。

36、本文试图在认知语言学框架下以概念转喻为基础来分析英汉中名动互转现象的认知理据。

37、本文认为,词类转换作为英、汉语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是人们转喻思维过程的一种体现。

38、本文认为作为在英汉中广泛存在的语言现象,名动互转是人类认知上的转喻思维模式的体现。

39、这使得中俄两国新闻语言具有多语体渗透、褒贬词交织、隐喻、转喻、借代、新词和标点符号语义化等风格。

40、这篇论文的研究对象是班扬对传统旅程隐喻的新使用,被具体化为地点和人物的抽象概念,以及相关转喻

41、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转喻认知和隐喻认知的角度对现代汉语基本颜*词在共时层面上的多义*进行探讨。

42、概念转喻理论,作为其中最具潜力的理论之一,已经解决了不少语言难题。

43、本文以言语行为转喻为理论基础探讨商业广告的结构成分以及策略。

44、这种转喻的关系,不仅出现于作品与作品之间,也是发生在作品与现实之间.

45、解释牵涉到特别时间结构的因素,我曾经用转喻这个术语,定义它的内容。

46、转喻是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中一个概念实体为另一概念实体提供心理通道的认知*作过程。

47、在意义方面,转喻机制不仅使语素本身发生语义转化,而且通过语义转指发展新的语义类范畴,改造整个词汇语义系统。

48、《钟声》中由教堂的荒废到人们心中的恐惧,对二十世纪*的信仰由坍塌到建立,以及所有信仰消逝之后精神的荒芜进行了转喻

49、认知语言学从认知角度出发,认为转喻不仅仅只是一种修辞格,而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认知的基本手段之一。

50、当然,转喻作为一个范畴,如何从小处着眼,研究它在更广大的背景中的功能和价值,还将需要进一步的深人。

51、因此,本文认为转喻概念理论可以为*委婉语这一普通而又特殊的语言现象提供最为深刻的解释。

52、传统语法对现在时功能表现的研究比较多,但未能从转喻的角度进行合理、深入地解释现在时表示将来时的认知过程。

53、这正是文学界的有些人对我们做的:他们什么都分析到了,分析得令人作呕,技巧、主题、逆喻和转喻寓言和内涵、隐含的犹太典故、潜在的心理基调及社会含义、原型人物和重大的主题,等等等等。他们单单把阅读的乐趣阉割掉了——只是一点点——免得它碍事;以便让我们记住,文学不是玩游戏,而一般来说,生活也不是野餐。

标签:造句 转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