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语站

位置:首页 > 习题库 > 

          成全一棵树 ①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她要把它们栽在门前。...

习题库1.72W

问题详情:

          成全一棵树 ①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她要把它们栽在门前。...

           成全一棵树 

①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她要把它们栽在门前。

  ②母亲栽种完毕后,她的一个孩子从门里一拐一拐地出现了,“妈妈,把这棵小树也栽下吧?”

孩子的手里擎着一棵树苗,那是她丢弃的一棵。它又瘦又小,一点也不强壮,甚至还有一些枯萎。孩子吃力地站在母亲的面前。他是她最小的孩子,一生下来就残疾。孩子擎着那棵树苗,满眼里都是渴求的光芒。母亲望着孩子站立不稳的腿,她犹豫了。她认为孩子是在做着一件没有结果、同样也没有意义的事情。等看到孩子眼里的那片灼灼的光芒,母亲终于点点头——就算它最终长不成一棵大树。

③孩子高兴极了,他小心翼翼地放下树苗,抢着去挖树坑。他人小力气弱,挖得很吃力。母亲要替他挖,他不肯,硬是自己挖成了。孩子挖的树坑比母亲挖得都大、都深。

④树苗栽种下了,孩子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给每一棵树浇水。母亲看着,心里想着,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她真的不相信那棵树苗会活过来,会长成一棵大树。

⑤可是不久,那棵树苗和其它树苗一样,也鼓出了叶子。只不过稍迟了几天,叶片稍细小了些。可不管怎么说,它活过来了,它也是一棵树了。

⑥每一天,孩子都要拎了水桶浇树苗。孩子是认真的。他浇水也不厚此薄彼,一棵小树一桶水。那棵由他乞求母亲允许,他自己亲手挖坑栽种的小树苗,孩子也只浇一桶水。

⑦小树一天一天长大。开始的时候,那棵小树明显地不如它的哥哥姐姐们壮实,显得有些楚楚可怜。可是第二年夏天,它竟然慢慢地赶上了它们。

⑧这一年冬天,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送她这个最小的孩子也去学校读书。

⑨而在此之前,她是不想,也没有这个能力让这个孩子去学校读书。孩子背着母亲用布片为他缝制的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他一拐一拐地走向学校,可他的脸上却是永远像春天一样明丽灿烂!放了学,除了做作业,孩子就浇那几棵树,一拐一拐地拎了水桶奔走在水塘和树之间。春去冬来,那棵本来已经失去了生存资格的树,比别的树更青春更挺拔。

⑩孩子每天都是高高兴兴的。别人送给他一个绰号:阳光。他们都叫他阳光。

⑪几十年过去了,拐腿的孩子已经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这一年,他回到了他的家乡,母亲已是满头银发了,儿子归来的消息使她分外高兴,这一天她早早就在门口迎接儿子。和母亲同在门口的还有那几棵树。

⑫他是坐着一辆小轿车回来的。但他没有让车子进村。从村头他就下来自己走路,一拐一拐地走向自己的家。

⑬远远地他首先看到了家门口的树——那高大的、快有一抱粗的树。他看见了自己的母亲。她依着树。他的心里一热,急急忙忙冲了过去。在那棵他亲手栽种的树下,他把他的母亲搂在怀里。他发现母亲是真的老了,身子轻得像一片树叶。他叫了一声:“娘……”就再也说不出话来。

⑭他在老屋里住了半个月,每天都一拐一拐地扶着母亲到门外树下的青石板上坐,陪着母亲说话。有一天说起身边的树,他忽然神秘地说:“娘,你知道这棵树为什么比那些长得快吗?这里面,有一个谁也不知道的秘密呢!”

⑮母亲望着已人到中年的儿子,望着他那一脸的得意,她平静地笑了,她点点头说:“其实娘早就知道了。那树长得高长得快,还不是你每天半夜起来喂它一泡童子尿?开始我也纳闷儿,后来有一天半夜我悄悄跟着你,看见你一边喂它一边说小树快快长大吧……孩子,你知道我为什么改变了主意,让你上学堂了吗?就是因为我看见你天天半夜去偷偷喂那树啊!”

⑯他一下子怔住了。他百感交集。

⑰许久许久,他突然噗通一声跪了下来,跪在了母亲的面前。他明白了,他终于明白了母亲。母亲的心永远是一颗母亲的心。

1文章以“成全一棵树”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1)结合语境,品析第②段中加点的词语。

 “母亲望着孩子站立不稳的腿,她犹豫了”。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⑬段画线的句子。

他的心里一热,急急忙忙冲了过去。在那棵他亲手栽种的树下,他把他的母亲搂在怀里。他发现母亲是真的老了,身子轻得像一片树叶。

 

3.文章在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请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的见解。

4.文章第③段写“他人小力气弱,挖得很吃力。母亲要替他挖,他不肯,硬是自己挖成了。孩子挖的树坑比母亲挖得都大、都深”。请结合文章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描写小男孩挖坑的画面。(至少用上两种人物描写手法,不少于60个字。)

【回答】

1.   示例一:本文写了一棵被丢弃、快枯萎的小树苗,在孩子的精心照料下茁壮成长,母亲也改变了想法,将儿子送到了学校,小树成材了,那孩子也取得了成功。写出了孩子的爱心,执着和乐观以及母亲对小男孩的爱。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成全就是爱。题目一语双关,即指一棵本已经失去生存资格的的小树苗,在孩子的精心照料下,茁壮成长。(也可以写成小男孩成全了一颗小树苗)又指“一出生腿就残疾了”的孩子,在母亲的精心培养下,在母爱的滋润下,他取得了事业的成功。(也可以写成一个母亲用爱成全了孩子)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示例二:本文写了一棵被丢弃、快枯萎的小树苗,在孩子的精心照料下茁壮成长,母亲也改变了想法,将儿子送到了学校,小树成材了,那孩子也取得了成功。小树经过残疾孩子的精心照料,长成参天大树。展示了孩子的爱心,执着和乐观。残疾孩子经过母亲的精心栽培,成为著名作家,体现出伟大的母爱。文章以小树和小男孩为线索,写小树实际上是写小男孩,明暗两条线索交织进行,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

评分标准:概括文章文意占1分,文章的主旨占1分,题目所用的手法占1分,作用占1分。

示例三:本文写了一棵被丢弃、快枯萎的小树苗,在孩子的精心照料下茁壮成长,母亲也改变了想法,将儿子送到了学校,小树成材了,那孩子也取得了成功。身有残疾的小男孩犹如被抛弃的小树,在母亲的精心培育下,成为著名作家,不仅写出了小男孩的自强不息,坚强乐观,更展现了伟大的母爱,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树比作小男孩,更好的揭示文章主题:成全就是爱,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1)犹豫是迟疑、拿不定主意之意。心理描写,写出了母亲面对腿有残疾的孩子迟疑不决,她看到有些枯萎的小树苗心里认为孩子在做没有意义的事情,但是又不想浇灭孩子的希望。表达了母亲对小男孩的爱。(解词占1分,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占2分)。

(2)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冲”和“搂”写出了他见到久别的母亲的激动,以及对母亲的爱与思念。把母亲比作一片树叶,写出了母亲身体的轻,突出了母亲的衰老,表达了他对年迈母亲的爱与心疼。

3.示例一:借物喻人,文章用被丢弃的枯萎的小树比喻身有残疾的小男孩,写出了小男孩成全小树和母亲成全孩子的故事,表达了小男孩的执着与乐观,以及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成全就是爱。

示例二:明暗两条线索交织进行。一颗“又细又小甚至还有些枯萎的小树苗”在小男孩的精心照顾下,茁壮的成长。“一出生腿就有残疾的小男孩”在母亲的精心培养下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这两条线索交织进行,成为文章发展的脉络,使文章结构更紧凑,能更好的揭示小男孩的自强不息、自信乐观和伟大的母爱。

4.*示例:看,孩子吃力地挥动着铁锹,当他碰到一块很大的石头,他(动作);当他细细的小手被磨出水泡时,他(神态),当母亲唤他休息时,他说(语言),此时此刻,他想(心理)”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