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语站

位置:首页 > 习题库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张弘范,字仲畴,善马槊,颇能为歌诗。年二十时,兄顺天路总管弘略上计寿阳行都,留弘范...

习题库1.71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张弘范,字仲畴,善马槊,颇能为歌诗。年二十时,兄顺天路总管弘略上计寿阳行都,留弘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弘范,字仲畴,善马槊,颇能为歌诗。年二十时,兄顺天路总管弘略上计寿阳行都,留弘范摄府事,吏民服其明决。蒙古*所过肆暴,弘范杖遣之,入其境无敢犯者。

从亲王合必赤讨李璮于济南。弘范营城西,璮出*突诸将营,独不向弘范。弘范曰:“我营险地,璮乃示弱于我,必以奇兵来袭,谓我弗悟也。”遂筑长垒,内伏*士,而外为壕,开东门以待之,夜令士卒浚壕益深广,碹不知也。明日,果拥飞桥来攻,未及岸,*陷壕中,得跨壕而上者,突入垒门,遇伏皆死,降两贼将。

移守大名管民总管。岁大水,漂没庐舍,租税无从出,弘范辄免之。朝廷罪其专擅,弘范请 入见,进日:“臣以为朝廷储小仓,不若储之大仓。”帝曰:“何说也?”对曰:“令岁水潦不收,而必责民输,仓库虽实,而民死亡殆尽,明年租将安出?曷若活其民,使不致逃亡,则岁有恒收,非陛下大仓库乎!”帝曰:“知体,其勿问。”

括诸道兵围宋襄阳,朝廷以益都兵乃李璮所教练之卒,勇悍难制,故命领之。戍鹿门堡,以断宋饷道,且绝郢之救兵。弘范建言曰:“国家取寰阳,为延久之计者,所以重人命而欲其自毙也。宜城万山以断其西,栅灌子滩以绝其东,则庶几速毙之道也。”帅府奏用其言,移弘范兵千人戍万山。既城与将士较*出东门宋师奄至将佐皆谓众寡不敌宜入城自守弘范曰吾与诸君在此何事敌至将不战乎敢言退者死即擐*上马,亲率二百骑为长阵,令曰:“闻吾鼓则进,未鼓勿动。” 宋*步骑相间突阵,弘范*不动,再进再却,弘范曰:“彼气衰矣。” 鼓之,前后奋击,宋师奔渍。

入朝,疾作。病甚,与亲故言别。卒,年四十三。

(选自《元史·张弘范传》,有删改)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既城与将士/较*出东门/宋师奄至/将佐皆谓众寡不敌/宜入城自守/弘范曰/ 吾与诸君在此何事/敌至将不战乎/敢言退者死/

B.既城与将士/较*出东门/宋师奄至/将佐皆谓众寡/不敌宜入城自守/弘范曰/ 吾与诸君在此何事/敌至将不战乎/敢育退者死/

C.既城/与将士较*出东门/宋师奄至/将佐皆谓众寡不敌/宜人城自守/弘范曰/ 吾与诸君在此何事/敌至将不战乎/敢言退者死/

D.既城/与将士较*出东门/宋师奄至/将佐皆谓众寡/不敌宜人城自守/弘范曰/ 吾与诸君在此何事/敌至将不战乎/敢育退者死/

16.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槊,长矛。马槊,*古代冷兵器,是槊的主要形态,是重型骑兵武器。

B.上计,文中指地方行政长官向上级呈文书,报告地方治理状况。

C.飞桥,文中指古代*队作战时保障攻城部队通过河道的一种器材。

D.饷道,古代作战时后勤保障的通道,专门用于运送粮食和转运伤员。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弘范能文善武,办事精明强千。他很会写诗歌;他代哥哥处理总管府事务,处事明达有决断;他强硬处置胡作非为的蒙*。

B.张弘范足智多谋,善于排兵布阵。他准确判断出李璮的想法,于是设计引诱李璮来犯,挖深壕沟,埋伏士兵,最终打败了敌*。

C.张弘范一心为民,富有远见。当水灾发生后,他下令免除百姓的租税;面对朝廷的责怪, 他向皇上阐述了藏富于民的道理。

D.张弘范临危不乱,身先士卒。面对宋*的突袭,他没有惊慌失措,而是积极应对;他亲自率领骑兵与敌周旋,取得胜利。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营险地,璮乃示弱于我,必以奇兵来袭,谓我弗悟也。

(2)曷若活其民,使不致逃亡,则岁有恒收,非陛下大仓库乎!

【回答】

15.C

16.D

17.B

18.

(1)我在危险的地方扎营、李璮竟然向我示弱,肯定会用奇兵来偷袭。他认为我不了解这一点。

(2)不如让老百姓活下来,使他们不至于逃亡,这样每年都会有固定的收入,这难道不是陛下的大仓库吗?

【解析】

试题分析:

15.本题考查文言断句。首先应将句子回归文本,结合语境理解大意,“既城/与将士较*出东门/宋师奄至/将佐皆谓众寡不敌/宜人城自守/弘范曰/ 吾与诸君在此何事/敌至将不战乎/敢言退者死”,这句话的大意是:万山城建成之后,张弘范和将士们到东门外比试*箭,宋*突然来攻。他手下的将佐们都认为敌我相差悬殊,应进入城堡自守。张弘范厉说:“我与你们在这里是干什么的,敌人来了怎么能不与他们战斗呢?谁再敢说退后就处死。然后再根据句中的一些断句标志进行断句,本句主要借助句中的人名及动词进行断句,比如“将士”“东门”“宋师”“将佐”“弘范”“吾”“诸君”“敌”“将”“言退者”。断完之后还要重新读一遍,看有无讲不通的地方或者违反情理的地方。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本句有“曰”,“乎”都是句中停顿的标志。

16.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学常识的能力。D项,“饷道,古代作战时后勤保障的通道,专门用于运送粮食和转运伤员”有误;饷道应该是运送*粮的道路。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点面结合记忆法。不管是在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还是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我们都要做到突出重点;同时,还要注重全方位的复习(就是注意相关联的知识点)。在做高考复习题时,有些知识点往往关键节点就在一处,只要把握住了,一切就可以迎刃而解。举例:如教材所选鲁迅的若干篇小说,要记每篇出自何处,很难,若记住除《祝福》出自《彷徨》外,其余均出自《呐喊》,便省时易记、事半功倍。其次:再来了解一下.纵横结合记忆法。因为每个时代不同,所以每一位作家的写作背景也就不相同,从而又形成了横的联系;同一时期不同作品也有各自的特点,从而形成了横的联系。所以我们要把这些纵横交错的知识点组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网,达到快速而牢固的记忆。举例:如我国古代戏剧史有三个高峰,一是元杂剧四大家加上王实甫,二是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三是清代的“南洪北孔”。这样纵横结合加以记忆,*古代戏剧史又何愁记不住呢? 最后:重点了解门别类记忆法。在记忆一些文学常识时,我们可以把所关联的知识点进行分类,然后在按照相同的知识按一定顺序集中在一起强化记忆。可以成:考点分类、风格分类、地位评价分类、文章体裁分类、题材人物分类、等等。举例:风格流派,如“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婉约派”“豪放派”等。文章体裁,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上述记忆方法并非只能单独使用,在实际记忆过程中,它们往往是综合运用的。既是对文学常识的多角度记忆,又是变化了的反复记忆,其效果自然会更好。

1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项,“设计引诱李璮来犯”错误,选项对应的文字在文章第二段段,文中是说“弘范曰:‘我营险地,璮乃示弱于我,必以奇兵来袭,谓我弗悟也。’遂筑长垒,内伏*士,而外为壕,开东门以待之,夜令士卒浚壕益深广,碹不知也。”,可见弘范足智多谋,善于排兵布阵。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18.翻译的时候,应先找名词,再找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第一句中,“营”,名词作动词,扎营;“乃”,竟然;“悟”,明白、懂得。第二句中,“曷若”,不如;“活”,使动用法,使……活下来;“恒”,固定。同时要注意句中的人名、官职名,比如“璮”“奇兵”“岁”“陛下”。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张弘范,字仲畴,他善于骑马使*,又很会写诗做歌。二十岁时,他的哥哥顺天路总管张弘略到行都寿阳报告本路户口、田地和赋税征收等政事,留下张弘范代为处理总管府事务,官吏和百姓都佩服他处理问题明达决断。蒙古*在所过之地肆意杀掠,张弘范对他们施以杖刑后遣返,从此进入顺天的蒙古*士不敢胡作非为。

随从合必赤亲王到济南*李璮。张弘范在城西扎营,李璮发兵突击各将的营地,唯独不攻击张弘范。弘范说:“我在危险的地方扎营、李璮竟然向我示弱,肯定会用奇兵来偷袭。他认为我不了解这一点。”于是他筑长长的营垒,在里面埋伏士兵,在外面挖了壕沟,打开东门等待李王*到来,夜间又让士卒把壕沟挖得更深更宽,李璮并不知道。第二天,李璮的*队果然来进攻,还没有来得及上岸,就陷入壕中,那些跨过壕沟的人,冲进营垒的门,又被埋伏的士兵所杀死,两名敌*将领投降。

改任大名管民总管。当年发生了大水灾,老百姓房屋被冲毁了,租税无从缴纳,张弘范决定免征。朝廷责怪他专权,张弘范请求入宫谒见皇上,并对皇帝说“:我以为朝廷将赋税储于小仓,不如储于大仓。”世祖问他“:这话是什么意思?”他说“:今年水灾无收成,若强迫百姓交纳租税,国家仓库是充实了,而*死亡几尽,明年租税从哪里出?不如让老百姓活下来,使他们不至于逃亡,这样每年都会有固定的收入,这难道不是陛下的大仓库吗?”世祖说:“这是识大体的举动,不再追究这件事了。”

朝廷集结各地的*队围困宋朝的襄阳,朝廷认为益都的士兵是李王所教练出来的,勇悍难以控制,所以命令张弘范带领他们。张弘范率领士兵驻守在鹿门堡,以截断宋*运粮之道,并且阻击由郢州来的援*。张弘范建议说“:国家围攻襄阳,之所以采用持久作战的策略,是要尽量减少牺牲,而让守城的宋*自毙。应该在万山筑城以切断它西面的通道,在灌子滩设立栅栏以切断它东面的通道,这或许是让敌人尽快灭亡的办法。”帅府上奏采纳了他的建议,在张弘范的*队中分出一千人去戍守万山。万山城建成之后,张弘范和将士们到东门外比试*箭,宋*突然来攻。他手下的将佐们都认为敌我相差悬殊,应进入城堡自守。张弘范厉说:“我与你们在这里是干什么的,敌人来了怎么能不与他们战斗呢?谁再敢说退后就处死!”他立即穿上铠*,跨上战马,亲自率领二百骑兵摆下长阵。宋*第二次攻击,张弘范第二次退避,张弘范说:“敌人的气势已经衰竭了。”于是击响了战鼓,他的*队前后奋力夹击,宋*奔逃溃败。

张弘范进入朝,病发作,病重,和亲戚朋友告别。去世,享年四十三岁。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