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语站

位置:首页 > 习题库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周瑜字公瑾,庐*舒人也。初,孙坚与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

习题库3.04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周瑜字公瑾,庐*舒人也。初,孙坚与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周瑜字公瑾,庐*舒人也。初,孙坚与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顷之,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是岁,建安三年也。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

五年,策薨,权统事。十三年春,权讨*夏,瑜为前部大督。其年九月,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败退,引次*北。瑜等在南岸。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遂败退,还保南郡。

权拜瑜偏将*,领南郡太守。刘备以左将*领荆州牧,治公安。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分此二人,各置一方,大事可定也。”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曰:“今曹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据襄阳以蹙*,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陵为行装,而道于马丘病卒,时年三十六岁。初瑜见友于策,太妃又使权以兄奉之。是时权位为将*,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

(节选自《三国志周瑜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        舍:房舍。

B.欲假涂东归                假路:借路。

C.公*败退,引次*北        次:驻扎。

D.瑜还*陵为行装            为:整理。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大事可定也             吾其还也

B.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乞与奋威俱进取蜀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D.初瑜见友于策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瑜年轻之时就誉满吴中,他和孙策从一开始关系就很好,二十四岁时就被授予建威中郎将的官职。

B.周瑜在统领事务之后被委以重任,在赤壁之战中他和程普被孙权派遣与刘备在一起合力迎战曹*。

C.周瑜精于分析对手,懂得调整策略。他请求孙权用美人古玩等物来麻痹刘备,将关羽、张飞分开。

D.周瑜为人心胸开阔,做事待人很注重礼节,能很好处理和所有人的交往,却英年早逝,病逝于途中。

11.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

(2)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

(3)是时权位为将*,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

【回答】

8.A

9.B

10.D

11.

(1)正赶上孙策带兵东渡,到达历阳后,孙策派人通知周瑜,周瑜就带领人马迎接孙策。(“会”、 第一个“将”各1分,句意通畅1分,共3分)

(2)孙权因为曹*在北方,自己应该广泛招贤纳士,又害怕刘备很难短期制服,所以没有采纳周瑜的意见。(“以”“卒” 各1分,句意通畅1分,共3分)

(3)当时孙权还是将*,将士们门客们对孙权礼节上还比较简单,但唯独周瑜先竭尽诚意(礼节),已经坚守(实行)臣子和君王的礼节。(“是”“ 尽敬”“ 执” 各1分,句意通畅1分,共4分)

【解析】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A项,“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中的“舍”如解释成“房舍”在语法上是错误的,因为“舍”后面跟了名词,故这里应活用为动词,解释为“给……提供房舍”“使……住”。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比如本题的A项,该选项运用语法知识即可辨明正误,选项将“舍”解释成名词,而句中的“舍”从语法上来说,应活用为动词。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B项两个“者”都是定语后置的作用。A句末语气词,起增强语气作用/表示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C介词,和/动词,结交,亲附;D表被动关系/对,对于。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把握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应关注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其前后词语的词*。前后同则同。如果相比较的两个文言句子中两个虚词前后的实词的词*或短语的属*相同,那么这两个虚词的用法一般是相同的。比如本题的“者”,这两处的“者”前面的结构都是相似的,都是名词+动词+者,这是定语后置的标志,故一样。前后异则异。如果在解题过程中,发现虚词前后的实词或短语的属*不完全一致,那么这组虚词的用法就很有可能不一致。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灵活运用别的方法来辅助判定,比如联想教材上类似的句子,或联系上下文将其翻译出来,或用排除法等。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如果遇到所考查虚词的句子是特殊句式时要特殊处理,不要套用上面的方法。比如说是省略句,即虚词前后的词语有省略现象,这就需要将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不要不补充完整就来判定。同样,如果遇到宾语前置句式也要按宾语前置的规则来处理。还有就是如果遇到所考查虚词前后的实词有活用现象时要以活用后词*为准,不能以活用前其本身的词*为判定依据。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项,“能很好处理和所有人的交往”错误;文章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说“*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可见并不是和所有人交往都很好,和程普关系不好。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就可以找到选项对应的内容,在文章的最后一段最后一句,文中是说“*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可见选项中的“能很好处理和所有人的交往”错误。

11.

【试题分析】第一个句子中“会”是恰逢、正赶上的意思;“东”,方位名词做状语;两个“将”都是动词,率领。第二个句子中“以”是因为的意思,“卒”通“猝”,是通假字。第三句中“是”是代词,“尽敬”是竭尽诚意(礼节),“执”是实行的意思。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比如句中的“策”“历阳”“瑜”“权”“曹公”“备”“将*”;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周瑜字公瑾,庐*舒城人。当初,孙坚发起义兵*董卓,孙坚搬家到舒城。孙坚的儿子孙策和周瑜同年,相互之间关系很好,周瑜推让道路南边的大宅来作为孙策家的屋舍,还拜见了孙策的母亲,两家的财物生活用品共用。周瑜的叔父周尚是丹杨太守,周瑜前往探视他。正赶上孙策带兵东渡,到达历阳后,孙策派人通知周瑜,周瑜就带领人马迎接孙策。孙策十分高兴:“我的到你的帮助,事情就能成功了!”不久,袁术派遣他的从弟袁胤代替周尚当太守,周瑜和周尚都回到了寿春。袁术想要周瑜当他的将领,周瑜发现袁术是不能成大事的人,于是请求当居巢的长官,想借路返回东吴,袁术听信了他。于是从居巢返回东吴。这一年是建安三年。孙策亲自迎接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马上给他配置了两千士兵、五十骑。周瑜这一年(正好)二十四岁,吴中*称呼他为周郎。

(建安五年,孙策死了。孙权统领事务。建安十三年春天,孙权**夏,周瑜为前部大都督。这年九月,当时刘备被曹*攻破,想要带领*队向南渡*。刘备和鲁肃在当阳遇到,于是在一起商量大事,于是就进驻夏口,派诸葛亮去拜访孙权。孙权于是派遣周瑜和程普等人和刘备合力迎战曹*,在赤壁相遇。当时曹*的*队已有疾病,一开始交战,曹*的*队便败退了,曹*带领*队驻扎在*北。周瑜等人在*南。周瑜于是准备了数十艘轻快的战舰,用柴草装在其中,用油灌在其中。用帷幕把船裹上,上面竖上旗子,先用书信向曹*报告,用自己想投降来欺骗他。又预备小舟,将它们系在大船后面,于是就按照次序前进。曹*的将士们都伸长脖子在看,都指着说这是黄盖来投降。黄盖翻开这些船,这些船同时点火。当时风很大,把岸上的驻扎营地都烧了。顷刻间,浓烟烈火铺天盖地,被淹死和烧死的人和马不计其数。曹**队于是战败,退回保住了南郡。

孙权授予周瑜偏将*之职,兼任南郡太守。刘备以左将*的身份领荆州牧,治理公安。刘备到吴京城与孙权见面,周瑜上疏道:“刘备有枭雄的姿态,而且有关羽、张飞这样的猛将,绝对不是长久屈居人下的人。我认为现在最重要的是把刘备留在吴地,为他建造宫室,赠送美女古玩;再把关张分开,各置一方,大事就可以定下来了。”孙权因为曹*在北方,自己应该广泛招贤纳士,又害怕刘备很难短期制服,所以没有采纳周瑜的意见。这时,刘璋是益州牧,境外有张鲁侵略,周瑜于是进京拜见孙权说:“现在曹*新败,刘璋才开始害怕,是因为他没有和将*您一起举兵攻曹。我愿意和奋威将*一起攻取蜀地,得蜀之后兼并张鲁,再留奋威将*守卫蜀地,和马超结盟。我回来和您占据襄阳来压制曹*,这样就可以图谋北方了。”孙权允许了他的建议。周瑜回到*陵后,整备行装,行*途中在巴丘病亡,当时才三十六岁。当初周瑜被孙策认为是朋友,太妃又让孙权以兄长之礼侍奉周瑜。当时孙权还是将*,将士门客们对孙权礼节上还比较简单,但唯独周瑜先表达敬意,已经实行臣子和君王的礼节。周瑜心胸开阔,品质好,大概可以称为德才兼备的人,只是和程普关系不好。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