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语站

位置:首页 > 习题库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兄百川墓志铭方苞兄讳舟,字百川,*倜傥,好读书而不乐为章句文字之业。*岁诵左氏、...

习题库1.18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兄百川墓志铭方苞兄讳舟,字百川,*倜傥,好读书而不乐为章句文字之业。*岁诵左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兄百川墓志铭

方苞

兄讳舟,字百川,*倜傥,好读书而不乐为章句文字之业。*岁诵左氏、太史公书,遇兵事,辄集录,置袷衣中。避人呼苞,语以所由胜败。时吾父寓居棠邑留稼村。兄暇,则之大泽中,召群儿,布勒左右为阵。

年十四,侍王父于芜湖。逾岁归,曰:“吾乡所学,无所施用。家贫,二大人冬无絮衣。当求为邑诸生,课蒙童,以赡朝夕耳。”逾岁,入邑庠,遂以制举之文名天下。慕庐韩公见之叹曰:“二百年无此也。”自以时文设科,用此名家者仅十数人,皆举*乙科者。以诸生之文而横被六合,自兄始。一时名辈皆愿从兄游,而兄遇之落落然。*西梁质人、宿松朱字绿以经世之学,自负其议论,*曏经、史,横从穿贯,闻者莫不屈服。而兄常默默,退而发其覆,鲜不窒碍者。苞谓兄:“盍譬晓之?”曰:“诸君子口谈最贤,非以忧天下也。”

兄长余二岁。儿时,家无仆婢,五六岁即依兄卧起。兄赴芜湖之岁,将行,伏余背而流涕。其后少长,即各奔走四方。余归,兄常在外;兄归,余常在外。计日月得与兄相依,较之友朋之昵好者,有不及焉。兄常曰:“吾与汝得常家居,俾二大人无离忧。春秋佳日,与二三同好步北山,徘徊墟莽间,候暝*而归,吾愿足矣。”及庚辰四月,余归自京师。七月,兄归自皖*而疾遂笃,未得一试斯言也。

弟林先兄十岁卒。兄欲于近郊平畴买小丘自为生圹,而葬弟于其侧。*巳四月,余为弟卜地于泉井,梦土人云:“伯夷今葬是。”余不忍废兄之命,遂以次年三月十六日迁弟柩与兄并葬其村之北原。兄殁于康熙*巳年十月二十一日,年三十有七。娶张氏,子道希、道永。

铭曰:不若于道者,天绝之。胡体其所受而至于斯?矧材与志,古固有不遂而又何悕!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布勒左右为阵                    勒:率领

B. 逾岁,入邑庠                    庠:学校

C. 俾二大人无离忧                俾:使

D. 兄归自皖*而疾遂笃            笃:深厚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如读书而不乐为章句文字之业        ②侣鱼虾而友麋鹿

B. ①语以所由胜败                    ②险以远,则至者少

C. ①则之大泽中                        ②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

D. ①退而发其覆                        ②且其意不在书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左氏:即左丘明,相传他为《春秋》作传,成《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B. 六合: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即天地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本文指全国。

C. *巳:干支纪年法的某一年。干支纪年法的每一年用一对干支表示,五十年一循环。

D. 铭:墓志铭的一部分,概括墓志铭全篇,内容主要为对逝者一生的评价。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求为邑诸生,课蒙童,以赡朝夕耳。

(2)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欧阳修《〈伶官传〉序》)

【回答】

9.D

10.D

11.C

12.(1)(我)应当谋求做乡里的生员,给小孩子启蒙,以此朝晚赡养老人。

(2)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解析】

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D项,“兄归自皖*而疾遂笃”,“笃”如解释为“深厚”在句中讲不通,从句子的小语境来看,“笃”说的是“疾”,故“笃”应解释为“严重”。

10.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考生应抓住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来分析。D项,两个“其”都是代词。A项,第一个“而”表转折关系,第二个“而”表并列关系。B项,第一个“以”,介词,把;第二个“以”,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关系。C项,第一个“之”,动词,到;第二个“之”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独。

点睛:解答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关注词*差异,如“之”和“以”,前者就有助词、动词和代词的区别,而后者则有动词、介词以及连词的区别,如本题中,B项,前一个“以”因后面跟的是名词*短语,故“以”为介词,而第二个“以”则为连词。把握位置不同,如“也”,在句中基本都是作助词,用来舒缓语气,表示停顿;在句末则常用来表判断、陈述或祈使,偶尔表疑问或反诘。结合具体语境,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C项,“五十年一循环”有误;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句首省略主语,应加上;“当”,应当;“为”,做;“邑诸生”,乡里的生员;“课”,动词;“赡”,赡养。第二句中,“矢”,箭;“盛以锦囊”,状语后置句,应为“以锦囊盛之”;“负”,背着。

知识点:散文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