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语站

位置:首页 > 习题库 >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4题。柔 软朱以撒暮秋经过这一大片河滩的沙石地,效果比春日好多了。已经通体枯黄的芦苇枝...

习题库9.55K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4题。柔 软朱以撒暮秋经过这一大片河滩的沙石地,效果比春日好多了。已经通体枯黄的芦苇枝...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4题。

柔  软

朱以撒

暮秋经过这一大片河滩的沙石地,效果比春日好多了。已经通体枯黄的芦苇枝条,头上都顶着一丛丛的银灰*芦花。时光使每一株芦苇的生命都达到极端,以柔软出现,毛茸、蓬松,还有一种轻如蝉翼的分量。顺从着风力,像敷衍开来的云层,夕阳打在一部分芦花上边,看着有些恍惚,这些全然在自然环境中生生死死的植物,走到生命的终端,可以说已修成正果了。再过一些时日,许多芦花将随风飘散,风把它们的子孙携到天涯海角,开始新一轮的生命旅程。


2,4,6

 
一种毫无人工介入痕迹的植物,要走到这一步,可以想见生存的艰*。青年时代结束后,我越发喜爱柔软之物,比较松竹梅的坚硬,我更对芦苇有好感。柔软是一切生命际遇中最原始之*,以适应著称。如果这一大片芦苇改*旗杆,美感肯定是另一类。柔软的腹中,显然潜藏着生存的策略,否则,无数次狂风从此处扫过,早已荡然无存。当一个人坚硬的笔尖与这些柔软之物猝然相遇时,的确有一种顺服的美感升起。

有时返回老家,会到离家不远的一个庵里走走。仅仅一墙之隔,把嘈杂的市声隔在另一个世界里。眼前清幽静谧,有袅袅暗香浮动。有一位我少年时的出家妇人在这里度着晚年。当年她住在与我隔壁的邻居家中,静静修行。家中收拾、涮洗一尘不染,从不与街邻有瓜葛,也不高声大嗓。一个人诚心向善,许多言行就简洁而且低调了。那个时节,人*中充满着冲撞、对峙的坚硬,她看起来就越发轻柔了。有的人是不可改造的,她的柔*就是如此,尽管事佛的仪式停了下来,落满尘埃,但是她的内心一定在继续着,没有放弃。她以一种柔软的形态,不动声*地继续自己的精神生活,在成群结队的人甩动着有力的臂膀疾行,她的徐缓迟疑一眼可见。她干脆住到庵里,心境环境更为默契。几十年过去,有不少人如风中树摧折委地,而更多像她这般柔软的人留存了下来。

肉体是物质的,物质是时光的信物,时光最终让生命破绽百出,这是没有疑义的。不珍惜生命,只能从自身寻找*。我认识的长者多半以教书为业。这些上一辈的教书先生,此时已垂垂老矣。当年将智慧和知识传递给众门徒时,站在讲台上,一副挥洒自如状,善于板书的右手,在黑板上三下两下,文字奔涌而出。*下边的听讲者,会心对视,充满钦佩。一个场景改变了,肯定是与这个生命的能力相关连——过度的劳心、劳力,以为青年时期生命透支满不在乎,结果许多疾患都热闹地*到了人生的晚景。这个最需要安息静养的时日,变得举家不宁。一位师长坐在床里,盖着被子吃鱼,与我断断续续地说话,品咂鱼骨后信手就扔在床下。这个举动,我判断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范围,我的心里难过起来。完全可以追溯到当年的生活目标,把自己当作一匹不知倦返的马,承载生理限度以外的劳作,促使自己成为一名硬汉。当年不按生命科学的规则蛮干,如今病痛缠身。我们常说人赋有睿智,不会在一块石头上绊倒两次,实际上我们已经多次被绊倒。淮南王刘安说得痛快:“鹤寿千岁,以极其游;蜉蝣朝生而暮死,而尽其乐”,把两种毫无可比*的生命放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不同的生命过程,不同的生存方式,都能尽其圆满。想来,遵循生之规则者,善莫大焉。除了对命数的敬畏外,对于自然界外在情绪上显示出的风水、阳光、雨露,我都持抱敬畏之心。我向来在强大的自然力量面前采取了躲避、顺应的策略——我通常是一位旁观者,站在安全处,看风来风往潮起潮落。


2,4,6

 
我在芦苇丛里欣赏到的随风俯仰舒展自如的美感,这种姿态一直让我迷醉。这不能不说是大自然有意的昭示与启迪。

(选自2005年12月《*日报》,略有改动)

1.作者说芦苇“柔软的腹中,显然潜藏着生存的策略”。具体来看,芦苇“生存的策略”是什么?

2.文中突出了“出家妇人”怎样的特点?作者写这个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3.作者引用淮南王刘安“鹤寿千岁,以极其游;蜉蝣朝生而暮死,而尽其乐”一段话说明了什么?

4.从全文来看,最后一段所提到的“大自然有意的昭示与启迪”是什么?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回答】

1.芦苇生存的策略就是“适应”,具体来说就是以其柔软的枝条,顺从着风力,顺从着自然。

2.突出了“出家妇人”不求功利、低调处世、与世无争的特点。作者写这个人物是为了与后文的“一位师长”形成对比,从而引起关注,强化主题。

3.说明人的一生应遵循生命的规则,顺应自然与规律才能取得生命的最大价值。

4.大自然有意的昭示与启迪是:人生要实现自己的追求必须遵循科学,顺应规律,适应自然,不能蛮干。

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一方面与开头呼应,由芦苇入题,以芦苇收束,结构谨严;另一方面又通过“随风俯仰舒展自如”的芦苇留给自己的启示,强化了本文的主旨。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单元测试

题型: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