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语站

位置:首页 > 习题库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访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节选)   魏书生,1950年出生,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

习题库2.15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访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节选)   魏书生,1950年出生,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访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节选)


    魏书生,1950年出生,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由于受“*”影响,他初中毕业即到农场劳动。1978年任中学教师,先后荣获省功勋教师、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届*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现任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局长。


①记者:您好像说过:“我不会教书,是学生教会我教书。”为什么这么说呢?


魏书生:这是心里话。我没受过师范教育,19岁教书前是个种地的,你说怎么办?我只好跟学生商量着教。在这种商量中,我感受到的是与学生之间的*、默契、轻松和愉快。


②记者:在盘山三中任教半年后,您就被任命为教导处主任。1979年3月就开始了第一轮教改实验,您成长的速度令人吃惊,这速度靠的是什么呢?


魏书生:还是我带班带得好。我始终相信,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不是为“婆婆”服务的。语文教学“婆婆”多,最外行的领导、文化水平很低的家长都可以指点语文教学。如果把各位“婆婆”的见解都拿来指导自己的话,那这堂课就彻底没法上了,而且肯定也就离开了学生的实际。我当时提出老师不能把学生当作容器,退一万步说,即使真把学生当容器,你还得研究各种容器口径的大小,也就是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我一开始教书,就想的是学生的需要,学生的感悟,学生的喜怒哀乐,这使我和学生之间的矛盾减到最低点,非常融洽。因为总想着人家的接受能力,就教得比较轻松,而一旦学生高高兴兴地学了,也就把“婆婆”们要求咱完成的任务完成了,所以我很快就取得了成绩。


③记者:您好像一直是个多重身份的人,职位不断提升,却一直坚持教课。大家感兴趣的是,您作为教育局长在中学任教,如何处理与那个学校校长的关系?人家怎么管理您?会不会感到不自在?


魏书生:我1997年到教育局,同时还在原来的市实验中学教语文,每天一节课,当了6年局长,教了6年语文。我还是强调做事情,把课教了就完了。实验中学的校长原来就是我的副校长,我们处了20多年,非常好,像一个人一样。实验中学我那个班的学生去年毕业了。因为搬家,现在我在职业技术学院师范系教两个班的语文教材教法,一周四节课。1998年到2000年我在那儿当院长,现在我在那儿教课,职院院长也没什么想法呀,倒是找我商量工作更方便了。


④记者:您“出名”后经常去各地讲学开会,频繁的社会活动却一点也没影响您带班,不但从不请其他老师代课,而且班级秩序井然。于是就有人感到奇怪,觉得您真是挺“神”的,这种评价中多少还有点将信将疑的成分。


魏书生:其实不奇怪也不“神”。当了主任后,又教课、又当班主任,使得我管理班级的时间少了。我就研究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发挥他们的作用,大家分头承包一些事情,我更多的是观察与指导。很多人觉得我这种管班的方式比较新鲜,似乎没费多少劲儿,就使班级井井有条,学生学得高高兴兴,于是就成了先进典型。别人挺奇怪:你刚教了一年多书,劲从哪儿来?我自己分析,还是在于我和学生是一家人,他们都帮着我出主意,我也帮学生出主意,合力大于分力之和。总也没有管学生这个心态,而是为了学生好。到后来当了校长,包括现在这个活儿(教育局局长),都坚持一条:不是管人家,而是为人家好。为人家好,人家就容易接受,大家共同把事情做得更好,让每个人活得更好。


⑤记者:可是您实际上很成功,您肯定有不甘平庸、追求卓越的理想和目标。您认为追求卓越和平常心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魏书生:我还是强调高高兴兴地活着。因为人很渺小、生命很短暂,所以才应该格外地珍惜,活得快乐一点、有效一点、对别人有用一点。我没怎么想过追求卓越,就愿意多做事,高高兴兴地做事,做了一件又一件事,如此而已。人对着三个世界:外在的大世界、内在的自我世界,第三个就是本职工作。我的观点是,这个地球上任何一份平凡的工作,当你全身心去做的时候,它都是一个宏大的世界,都有无穷无尽的学问。工人做工,车零件,焊器物;农民种田,养鸡,养猪,养花,干进去,真的都是宏大的事情,就在于你能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我说,人和工作之间有五种境界:一、无心无意,二、三心二意,三、半心半意,四、一心一意,五、舍身忘我。当你进入舍身忘我的境界,做这份平凡的工作时才感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一杯水一个世界,一滴水一个世界,一个水分子一个世界,这样你钻研起来当然有无穷无尽的乐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魏书生老师说:“我不会教书,是学生教会我教书。”是由于他没受过师范教育,19岁教书前是个种地的。


B.魏书生老师所说的“婆婆”指的是学校领导和家长。


C.魏书生老师从当教师到后来当校长、当教育局局长,都坚持为对方好。


D.魏书生老师提出老师不能把学生当作容器,而提倡因材施教,不能进行灌输式教育。


E.记者认为魏书生老师有不甘平庸、追求卓越的理想,而魏书生老师否定了这种说法,认为自己没有怎么想过追求卓越的理想。


13.本文是一篇访谈录,记者的提问、魏书生老师的回答,都讲明具体的时间、地点,请结合第②③两部分谈谈这样写的好处。(4分)


答:                                                                          


14.结合文本中魏书生老师的经历,谈谈他是如何达到“舍身忘我的境界”的?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6分)


答:                                                               

【回答】

12.A、B.(A.“是由于他没受过师范教育,19岁教书前是个种地的”是体现了魏书生谦虚的品格。B.魏书生所说的“婆婆”指的是最外行的领导、文化水平很低的家长等。)


13.(1)体现了新闻的真实*(1分)写出魏书生老师的一段真实生活经历(1分);(2)体现了魏书生老师热爱学生,热爱教学,不管行政工作多忙,都坚持上课的良好品德和作风(2分)。


14.(1)魏书生老师认为人和工作之间有五种境界,“舍身忘我”是其中的最高境界。在管理上,他不论是当教师还是当领导,都是想着为人家好;工作上,他愿意多做事,高高兴兴地做事,全身心投入,而且在其中享受到无穷无尽的乐趣。(4分,管理和工作各2分)


(2)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在学习或工作上也应该快乐一点、有效一点,即使从事的是枯燥的学习或平凡的工作,也应当全身心投入,努力寻求其中的乐趣,力争进入舍身忘我的境界,踏踏实实地把学习或工作搞好。(2分)

知识点:单元测试

题型:未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