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语站

位置:首页 > 习题库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19分)余若水先生传清·张岱余若水先生,讳增远,为明崇祯*未进士。兄余武...

习题库2.22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19分)余若水先生传清·张岱余若水先生,讳增远,为明崇祯*未进士。兄余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19分)

余若水先生传

清·张岱

余若水先生,讳增远,为明崇祯*未进士。兄余武贞先生,讳煌。若水得淮安宝应知县,时东平伯刘泽清驻匝淮安,强知县行属礼。若水不屈,莅任甫一月,即挂冠归。*戌清兵渡*武贞先生自沉死若水悼邦国之灭亡痛哲兄之先萎望水长号誓不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若水家甚贫,敝庐三楹,与风雨鸟鼠共之。率其家人躬耕自食,常至断炊,妻孥晏如,亦无怨*。长吏多其义,因共就问之,亦罕见者,或拜门外以去。绍兴守道沈静澜,其故同年友也,自恃交谊,殷勤造请,称疾以辞。因直前托视疾,入门窥见若水卧绳床上,床上漏下穿。闻客入,欲起逾垣。静澜先已豫虑之,则要其同年四五人与俱往。客语及世事,俯若无闻。即间有问答,晴雨而已。日欲晡,辞客而退。明日具钱米往遗之,再三辞。以此,诸长吏皆重违其意,亦未敢数造焉。不入城市者三十六年。岁庚戌,无疾而终。身无长物,友人醵钱以殓。有遗命葬于原隐之丁斗垄。外史【注】曰:人臣称委质故主,回面而改向,非忠也。激愤而殉,以明节也。义卫志,智卫身,托农圃之弃迹,下可见故主,无辱先人,若余若水者足矣。然其节概为人所难及者,兄死止水,弟不渡河,而安心农圃,扼腕终身。呜呼!若水可以为难矣!

【注】外史,作者自称。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戌/清兵渡*/武贞先生自沉死/若水悼邦国之灭亡痛/哲兄之先萎/望水长号/誓不

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

B.       *戌/清兵渡*/武贞先生自沉死若水/悼邦国之灭亡/痛哲兄之先萎/望水长号/誓不

    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

C.       *戌/清兵渡*/武贞先生自沉死/若水悼邦国之灭亡/痛哲兄之先萎/望水长号/誓不

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

D.       *戌/清兵渡*/武贞先生自沉死/若水悼邦国之灭亡/痛哲兄之先萎/望水长号/誓不

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

1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讳,古人一般不直接说出尊长的名字,而要在名字前面加一个讳字,以表示尊敬。

B.       挂冠,也叫“挂衣冠”,古代指夺冠登科;古时科举考试正处在秋季,故称之为挂冠。

C.       同年,古代科举考试中同榜的进士互称“同年”,后来泛指同榜或同一年考中的人。

D.       晡,古代用来表示每天午后到傍晚的一段时间,即申时,具体是指下午三点到五点。

15.下列关于这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       余若水为官坚贞不屈。他在任淮安宝应知县时,淮安东平伯刘泽清强行要求知县对他行下属之礼,他宁肯只任一月官职,也坚决不从。

B.       余若水安贫守义。他全家生活艰*,仍能安于贫困,当地的县级官吏都很推崇他的

这种骨气,想去拜访慰问他,但几乎均被拒之门外。

C.       余若水一生明节守志。他的哥哥自沉而死,他誓死不再渡*;故交沈静澜与几位同

年一起探病,见了面,只谈论天气,闭口不谈时事。

D.       余若水忠心不贰,气节极高。他用忠义和智慧来捍卫自己的志向,安心农圃,没有

辱没故主和先人的尊严,这种风节常人是难以做到的。

1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率其家人躬耕自食,常至断炊,妻孥晏如,亦无怨*。(5分)

(2)以此,诸长吏皆重违其意,亦未敢数造焉。(5分)

【回答】

13.(3分)C

14.(3分)B(挂冠,这里指辞官)

15.(3分)A(“他宁肯只任一月官职,也坚决不从”逻辑关系与原文不符)

参考译文:

余若水先生,讳名增远,是明朝崇祯*未年的进士。他的兄长余武贞先生,讳名煌。余若水得到淮安宝应知县一职,当时东平伯刘泽清率兵驻守淮安,强令知县向他行属下之礼。若水没屈从,到任才一个月,就辞职回家了。*戌年,清兵渡过长*,余武贞先生跳*自杀。余若水悲悼国家灭亡,痛惜兄长早逝,望着*水放声哭泣,发誓不再北渡,从那时起,他弃绝世事,过上了隐居的生活。余若水家中非常贫困,住在三间破旧的房子里,房子不能遮挡风雨,鸟鼠不时出入。余若水带领家人亲自耕种来养活家,经常到了断粮的地步,但是,妻子儿女安然自乐,也没有怨恨的神*。官吏们推崇他的节义,就一起去慰问他,也极少有人能见到他,有时只能在门外行礼后离开。绍兴守道沈静澜,是他同年中进士的朋友,自己凭借与余若水的交情,情深意重地来拜访,结果,余若水却借病推辞。沈静澜于是假托探病径直入内,进了门就看到余若水躺在一张绳床上,绳床破烂不堪,上面还漏着雨。听到朋友进来,余若水想起身跳墙逃走。沈静澜已经预先考虑到这点,于是邀请同年中进士的四五个人和他一起去的。朋友们谈及当世之事,他低着头好像什么也没有听到一样。即使偶尔有问答,也只是谈论天气罢了。傍晚吃饭时,婉辞了朋友,自己回家。第二天,朋友们准备了钱和米来送给他,他再三谢绝。因为这个原因,官吏们都不轻易违背他的心意,也不敢经常去拜访他。他不进城市有三十六年。庚戌年,没有生病而死去。家中一贫如洗,朋友们凑钱为他下葬,按照他的遗愿埋葬在他生前隐居的丁斗垄。张岱说:为人之臣称托身于旧主,却改变自己的志向,丧失*守,这不是忠。激愤而死,来表明自己的气节。用道义来捍卫自己的志节,用智慧来保全自己,托身于人迹罕至的乡间,死后可以坦然地见旧主,不辱没先人,像余若水的做法已经足够了。然而与他的节*相比,是其他人很难达到的,是兄长死在了止水,弟弟不再渡河,而一心隐居于乡间,空怀抱负终了一生。唉!他可真是做了一件难事啊!

16.(10分)

(1)(5分)余若水带领家人亲自耕种来养活家,经常到了断粮的地步,但是,妻子儿女安然自乐,也没有怨恨的神*。(句意2分,“率”“躬”“晏如”各1分。)

(2)(5分)因为这个原因,官吏们都不轻易违背他的心意,也不敢经常去拜访他。(句意2分,“以”“数”“造”各1分。)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