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语站

位置:首页 > 习题库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春节文化消费:热现象的冷思考鲁元珍①【数据】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信息,今年春节假期,全...

习题库3.15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春节文化消费:热现象的冷思考

鲁元珍

【数据】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信息,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共接待游客3.02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651亿元。*、天津、承德、秦皇岛等39个重点旅游城市,共接待游客1.12亿人次,其中过夜游客为2172万人次,一日游游客为9000万人次。

以前,提起春节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回家过年。如今,一家人旅游度假开始成为过年的时尚选择。近年来,春节旅游人数不断增长,特别是以家庭亲子为主题的体闲旅游产品迎来了消费高潮。据某旅游网站发布的大数据信息,春节期间周边游出游人次同比增长三倍乡;在线预订自由行占比98.7%,创历年新高;古镇旅游、*雪旅游、乡村游、温泉养生游等主题的旅游产品备受青睐。

不过相比之下,出境游的火爆更引人注目。据各大旅游网站发布的统计数据,近六成的春节游客选择出境旅游。*旅游研究院和携程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春节出境游人数预计将达到570万到600万,如果以人均旅游相关费用1.5万元计算,*游客春节出境花费或将达到900亿元。

随着*文化走向世界,许多国家推出的“*年”活动别具风情:日本、韩国、泰国等周边国家的庆典活动充满*传统文化**,悉尼歌剧院点亮了“*红”,英国伦敦安排了舞龙舞狮、书法展示等一系列迎春活动……异国情调的新奇,旅游服务的到位,整体气氛的平和安静,都在吸引我国游客的目光。可以看出,许多国家抓住了*的旅游市场。

我国游客越来越喜欢出国过年,由此反观,国内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值得反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春节文化消费:热现象的冷思考鲁元珍①【数据】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信息,今年春节假期,全...

 

②                                          

【案例】来自四川的张先生今年第一次留在*过年,逛一逛*的庙会是他期待已久的新春“节目”。“早就想感受一下老*的年味儿了。”张先生说,几天时间里,他和朋友逛遍了地坛、八大处、陶然亭等公园的庙会,既看到了很多精*的民俗表演,又品尝了特*迥异的各地小吃。

近年来,春节的庙会、灯会、展览成为人气最旺的活动,无论本地人还是外地游客,越来越多人选择通过体验传统民俗,过个有“文化味儿”的春节。

在*,近百家博物馆迎来客流高峰,迎客145.9万人。在天津,很多传统曲艺场馆座无虚席,热闹非凡;一场场传统花会上,秧歌、竹马、高跷、腰鼓等精*的民间艺术表演引得阵阵喝*。在凤凰古城,景区内每天好戏连台,梅花桩舞狮、凤凰阳戏、凤凰文茶灯、凤凰傩堂戏等富有本土民俗文化的地方戏,吸引了大量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

不过,也有不少游客抱怨,有些庙会的商业气息越来越强,相似的小吃烤串,昂贵的纪念品,

让人感到与过去“正宗”的民俗相比变了味儿,多了“商业味”,却少了“文化味”。而有些庙会等

活动秩序管理不佳,造成客流拥挤,也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体验满意度。

③                               

【数据】春节期间参与互联网平台抢红包活动的人数、红包数量创下新高:除夕当日,微信红包参鸟人数达4.2亿人,收发总量80.8亿个,是去年的近8倍;QQ红包总用户数为3.08亿人,收发总量42亿个;支付宝“咻一咻”总参与次数达3245亿次,是羊年春晚互动次数的29.5倍。如今说起春节,许多年轻人想起的不再是放鞭*、看春晚,而是“抢红包”。

互联网支付平台的兴起和流行,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人们的消费习惯。春节期间是消费需求最旺盛的时期之一,如今,亲友拜年、购买年货、*休闲消费、订机票和*等以往春节必备的环节也变得更加方便且更具有时代感。

足不出户购物既节省了时间与精力,又可以有更多更全的选择。春节前期,各大电商纷纷主打“春节不打烊”购物主题,开展了网络年货节,不少“网上赶集’’“网上超市”等活动也提供了应有尽有的春节“必需品”。

阿里巴巴发布的《*年货大数据报告》显示,2016年1月17日到1月21日阿里年货节期间,人们累计从淘宝、天猫、聚划算和村淘上买走了21亿件年货,相当于每人购买了1.5件年货;如果按照阿里巴巴平台上活跃用户数4.07亿人计算,则相当于每人买走了5.2件年货。

同时,春节期间的020(线上到线下)服务也更加普遍。一些服务类APP在年轻人中间成为“时髦”。如通过APP请家政上门清扫房屋、请大厨到家中做年夜饭、请造型师上门服务等。许多超市、商场等实体店抓住了假期节点与微信、支付宝等网络支付平台展开合作,推出了各式各样的促销活动,通过打析优惠促进节庆消费。

对此,也有不少人提出质疑:“手机一族”降低了亲友在现实中交流的频度,以往准备过年的许多“必备科目”都打了折扣,冲淡了过年应有的韵味儿;非理*消费增多,网络消费安全意识薄弱导致新隐患…”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最近六年,春节黄金周出游人数、旅游收入稳步增长,这表明春节旅游度假如今已经成为人们过年的时尚选择。

B.随着*春节旅游人数的攀升,国外许多国家推出了别具风情的“*年”活动来吸引*游客观光。

C.来自四川的张先生留在*过年,体会老*的年味,这说明外地人比本地人更喜欢过一个有“文化味”的春节。

D.互联网支付平台的兴起和流行彻底改变了*人的消费习惯,由上街逛超市购买年货转变为网上购买年货。

E.除夕当日,微信红包、支付宝“咻一咻”等网上手机活动再创新高,大家热衷抢“网络红包”,因其是一种*方式。

12.根据材料内容,请为三部分调查拟写小标题。要求:每个小标题都由“热现象”和“冷思考”两部分构成。

13.在调查中,记者在每部分之前加了“数据”或“案例”,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14.有人说“车味儿”变了,有人说“年味儿”没变,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回答】

11.答A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C.D不给分。

12.①出境游超越境内(国内)游,人们为什么喜欢境外游(墙外花儿为何红);②庙会人山人海(传统民俗年味浓),何处寻觅不一样的“年味儿”(如何破解商业味);③“互联网十消费”升温,年俗之变如何变(年俗之变剑指何方)。

13.①以真实数据和案例引出对春节消费文化的分析与思考;②增强材料的真实*,使其具有更高的可信度,更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14.①年味儿没变:在国外旅游过春节,依然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氛围;春节期间,传统文化艺术依然吸引人们;网上购买年货、抢红包,本质上还是人们对于年俗习惯的一种热爱。②年味变了:以前人们过年重乡土、团网,现在外出旅游是时尚,少了家的氛围;以前人们过年注重吃穿住行,访亲探友,现在人们喜欢刷手机,抢红包,通过网络拜年;有些新时尚商业味太重,冲淡了过年韵味。③变与不变之间体现的是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多样化趋势。新的年俗正在形成,人们要努力适应变化,同时也要有新的思考。(其他*,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解析】

11.

试题分析:E“因其是一种*方式”原因概括不全面,应该还有传统过年发红包的习俗等其他因素;C“这说明外地人比本地人更喜欢过一个有‘文化味’的春节”错,参见原文“无论本地人还是外地游客,越来越多人选择通过体验传统民俗,过个有‘文化味儿’的春节”;D“彻底”错,原文是“不知不觉巾改变着人们昀消费习惯”

【考点定位】分析语言特*,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综合分析文章的内容手法的题目,考核点涉及到文章的局部信息、文章的主旨和手法的运用,关于文章的内容注意找到选项对应的语段进行对读,发现其中的细微差别,关于手法首先看手法概括的是否得当,然后看分析的是否合理,此题所有选选项考核的都是文意,注意对读。

1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添加标题的题目,注意要涵盖文段的内容,符合题干的要求“热现象”和“冷思考”两部分。

【考点定位】分析语言特*,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文章的标题要涵盖文段额内容,注意要简明,符合题干的要求由“热现象”和“冷思考”两部分组成。

1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列数据的作用的题目,注意从真实*和说服力的角度进行思考。

【考点定位】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列数据的作用更是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真实*,使事件建立在真实的数据基础之上有理有据。同时有数据引出事件自然。

1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结合材料谈自己看法的题目,注意观点明确,论*充分。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根据材料谈自己的看法的题目注意观点明确,论*要结合文本的内容,抓住文中的相应的观点进行论述。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