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语站

位置:首页 > 习题库 >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邵逸夫:唱不尽的“游子吟”2014年1月7日,邵逸夫在...

习题库3.26W

问题详情: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邵逸夫:唱不尽的“游子吟”2014年1月7日,邵逸夫在...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邵逸夫:唱不尽的“游子吟”



2014年1月7日,邵逸夫在*寓所中辞世,终年107岁。这一年,距离他离开出生地上海已经过去了87年。在这87年里,他有57年在*度过,一手构建了邵氏帝国,疆域横跨电影、电视,最终登上*圈的巅峰。



在这87年里,邵逸夫始终是一个在异乡漂泊的游子,内心始终恪守着*浙一带传统商人的价值观:以义言商,光耀门楣,泽被乡里。他一辈子乡音不改,连电影明星会说上海话的都能得到他的欢心。全国各地的三万多座逸夫楼,更是将他对上海和内地的感情清清楚楚印在了大地上。造就他成功的因素有很多:精明,勤奋,规矩,远见……但就像电影学者石川所说:在他所有的成功里,都牢固地盘旋着传统的中华文化根基。



作为一位老派的商人,邵逸夫的一生,是一首唱不尽的“游子吟”。大哥邵醉翁于1925年在上海创立的天一影业公司,是邵逸夫电影生涯的起点。邵醉翁为天一确立了“注重旧道德、旧伦理,发扬中华文明,力避欧化”的制片宗旨,这成为邵逸夫一生遵守的信条。1964年,邵逸夫接受邵氏自办刊物《南国电影》采访时就这样说:“我生产电影,核心观众就是*人。这些观众都喜欢看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爱情故事……他们怀念祖国大陆,也怀念自己的文化传统。”



上世纪50年代,邵逸夫离开打拼了30年的南洋只身赴港,耗时7年建成了邵氏影城,为*后来的电影工业奠定了基础,至今仍是*最大的影视拍摄制作基地,被称为“东方的好莱坞”。在这个影城里,他建造了中式街道和极具*田园意韵的乡村永久外景。而邵氏影城的第一*,就是邵逸夫亲自从几十部剧本中挑出来的根据民间故事改编的《*山美人》。该片公映后,创下当时*电影票房最高纪录,邵氏公司因此一举站稳脚跟。之后,邵逸夫又砸下重金,先后拍摄了《杨贵妃》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以至东南亚一带掀起了一股*片的狂潮。1967年,由张彻执导的邵氏新片《独臂*》公映,刷新了*影史的票房纪录,将“邵氏兄弟”和*电影带入了新武侠时代。在那之后,邵氏出品了《刺马》《大醉侠》《流星蝴蝶剑》等一系列经典武侠电影。



石川表示,所有邵氏武侠片都是对兄弟情谊和*湖义气浓墨重*的渲染,是对忠、义、礼、信的书写和放大。正是这样一套与现代契约社会“利”字当头相抗衡的传统*价值观,维系了当时海外华人社会基本的人伦道德与人际关系;而海外华人对邵氏武侠片的追捧,也使得这套价值观得以传播和强化。



1967年,在捕捉到电影业的式微之气时,他与利孝和等人合资创办的TVB(*无线电视台)开播,邵氏帝国版图延伸到电视领域,并且在那之后的40年里,牢牢霸占了五分之四*人的电视遥控器。1980年,邵逸夫接任董事局主席,正式入主TVB,开始陆续出品一系列TVB电视剧。在这些剧集中,很多仍然延续了邵逸夫的故园情怀。比如《*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鹿鼎记》,是邵氏最擅长的武侠题材,金庸从此在内地风靡。



邵选夫对人才有一种天然的爱惜。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他开设了被誉为“港星摇篮”的训练班,这里打造出*演艺圈黄金一代: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郭富城、杜琪峰、汪明荃、赵雅芝、刘嘉玲……尽人皆知的“四大天王”,也是邵逸夫钦点的人选和称号。



正是在正式入主TVB之后,邵逸夫一方面通过不断降*作成本而赚钱,另一方面几乎年年捐出过亿资金。邵逸夫历年的捐助总计超过100亿港元,人们熟悉的“逸夫楼”,遍及31个省市的大中小学校。2008年和2013年,邵逸夫向汶川和雅安地震灾区各捐款1亿港元。他身体力行了自己的那句话:“一个企业家最高的境界就是慈善家。”



一代宗师溘然长逝,功名起落已是历史,只有成千上万座凝结了无数人青春记忆的选夫楼,成为走过一世传奇人生的邵逸夫无言却不朽的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