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语站

位置:首页 > 习题库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9分)《〈金石录〉后序》李清照余建中*巳,始归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

习题库2.23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9分)《〈金石录〉后序》李清照余建中*巳,始归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9分)

《〈金石录〉后序》

李清照

余建中*巳,始归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作礼部侍郎,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练,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将,渐益堆积。丞相居*,亲旧或在馆*,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三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志穷而不屈。余*不耐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与书史百家,字不刓(wán损失)缺,本不讹谬者,辄市之,储作副本。自来家传《周易》、《左氏传》,故两家者流,文字最备。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马之上。……

呜呼,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至过蘧瑗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绍兴二年、玄黓岁壮月朔*寅,易安室题。            

——选自吕无党抄本《金石录》,参校李文《漱玉集》(有删节)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归赵氏               归:嫁

B.亦复脱衣市易           市:购买

C.余*不耐               耐:忍耐

D.人亡弓,人得之         得:为……得意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以为凡是州之志山水有异态者  

B.计无所出而还之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竭其俸入,以事铅椠        不赂者以赂者丧

D.忧患得失,何其多也        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有亲朋故友在收藏图书,编修国史的部门任职,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妇能接触到许多散轶的珍贵图书。

B.李清照夫妇家庭虽寒贫,但是如果遇到名人的书画或者古董,往往都会买下来,用衣服包裹拿回家赏玩。

C.李清照记忆力非常出众,经常以此和丈夫比试来决定喝茶先后。

D.作者在三十四年中,经历了无数打击,其间悲痛可想而知,但作者却能平常心看待,着实不易!

17.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3分)

余*不耐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练,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4分)

译文:                                                                  

(2)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3分)

译文:                                                                   

【回答】

【*】

14.D

15.A

16.B

17.余*不耐/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

18.(1)后二年,明诚出仕做官,便立下即使节衣缩食,也要游遍辽远的地方,把天下的古文奇字全部搜集起来的志愿。(2)因此我以区区之心记述这本书的始末,也想为后世好古博雅之士留下一点鉴戒。

【解析】

14.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从原文上下句“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大意“然而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这是人间的常理·有人丢了弓,总有人得到弓,又何必计较”可知,得:得到。所以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两个“之”均为结构助词,的/的;B两个“而”分别为表承接/表转折;C两个“以”分别为表目的/原因;D两个“其”分别为,多么/代词。所以选A。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B项“用衣服包裹拿回家赏玩”与原文不符,在文中无依据。所以选B。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

试题分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1.找文言虚词如如“其、尔、若、夫、且夫、盖、然则、是故、然而、犹且、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之、也、矣、欤、焉、哉、乎”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 2.察对话:如 “曰”“云”等;3. 据修辞:如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等;4. 辨句式:如固定结构 “…者,…也”;5.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6. 借助名词、代词的位置。名词常作主语和宾语。找名词做主语的,如人名、称谓、地名等。7.表时间的词语等等。8.一些经常放在句首的如 “必、皆”等。9. 断文句通过找谓宾。此题要注意对称句“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和名词“衣”、常放在句首的“始”。

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18.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中某些关键*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穷、绝、尽、志、以、戒。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我才嫁给赵氏。当时先父在做礼部员外郎,丞相公公在做礼部侍郎,我夫明诚年方二十一岁,正在太学做学生。赵、李两家本是寒族,向来清贫俭朴。每月初一、十五,明诚都请假出去,把衣服押在当铺里,取五百铜钱,走进大相国寺,购买碑文和果实。回到家中,我们面对面地坐着,一边展玩碑文,一边咀嚼果实,自己觉得很像远古时代葛天氏的臣民那样自由和快乐。后二年,明诚出仕做官,便立下即使节衣缩食,也要游遍辽远的地方,把天下的古文奇字全部搜集起来的志愿。日积月累,资料越积越多。丞相在*工作,亲戚故旧中也有人在秘书省的,常常有《诗经》以外的佚诗、正史以外的逸史,以及从鲁国孔子旧壁中、汲郡魏安釐王墓中发掘出来的古文经传和竹简文字,于是就尽力抄写,渐渐感到趣味无穷,以至欲罢不能。后来偶尔看到古今名人的书画和夏、商、周三代的奇器,也还是脱下衣服把它买下来。曾记得崇宁年间,有一个人拿来一幅南唐徐熙所画的《牡丹图》,要二十万钱才肯卖。当时就是贵家子弟,要筹备二十万铜钱,谈何容易啊!我们把它留了两夜,终于因为想不出法子而还给了他。我们夫妇俩为此惋惜怅惘了好几天。

后来我们回青州故乡闲居了十年。仰有所取,俯有所入,衣食有了富裕。明诚又接连做了莱州和淄州的太守,把他的全部薪俸拿出来,从事书籍的刻写。每得一本,我们就一起校勘,整理成集,题上书名。得到书画和彝、鼎等古代酒器,也摩挲把玩或摊开来欣赏,指摘上面的毛病。每晚以烧完一枝蜡烛为准。因此所收藏的古籍,都能做到纸札精致,字画完整,超过许多收藏家。我天*博闻强记,每次吃完饭,和明诚坐在归来堂上烹茶,指着堆积的书史,说某一典故出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猜中与否决定胜负,作为饮茶的先后。猜中了,便举杯大笑,以至把茶倒在怀中,起来时反而饮不到一口。甘心在这个环境中过一辈子了!所以我们虽处于忧患贫穷之中,而胸中的志愿从没有屈服过。收书的任务既已完成,就在归来堂中建起书库,把大橱编上了*乙*丁的号码,中间放上书册。如需讲读,就拿来钥匙开橱,在簿子上登记,然后取出所要的书籍。我有时把书籍损坏或弄脏了一点,他定要给以批评,并责令揩完涂改,不再象过去那样平易和蔼了。收藏书籍本为寻求适意,如今反而弄得一场不愉快。我*子实在忍耐不住,就想办法不吃第二道荤菜,不穿第二件绣有文采的衣裳,头上没有明珠翡翠的首饰,室内没有镀金刺绣的家具。遇到诸子百家的书籍,只要字不残缺、版本不假的,就马上买下,储存起来作为副本。向来家传的《周易》和《左传》,原有两个版本源流,文字最为完备。于是罗列在几案上,堆积在枕席间,我们意会心谋,目往神授,这种乐趣远远超过声**马之上。唉,陆机二十作《文赋》,我在比他小两岁的时候娘到赵家; 蘧瑗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岁之非,现在我己比他大两岁:在这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啊,然而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这是人间的常理·有人丢了弓,总有人得到弓,又何必计较。因此我以区区之心记述这本书的始末,也想为后世好古博雅之士留下一点鉴戒。绍兴二年,太岁在壬,八月初一*宙,易安室题。

知识点:散文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