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语站

位置:首页 > 习题库 > 

 (原创)和父亲一起赶会①我小时候喜欢赶会。②所谓“赶会”,就是四乡八邻的人们约定俗成在同一天赶到同一个地方去...

习题库3.23W

问题详情:

 (原创)和父亲一起赶会①我小时候喜欢赶会。②所谓“赶会”,就是四乡八邻的人们约定俗成在同一天赶到同一个地方去...

 (原创)

和父亲一起赶会

①我小时候喜欢赶会。

②所谓“赶会”,就是四乡八邻的人们约定俗成在同一天赶到同一个地方去买卖东西,小商小贩乃至家有余货的农民天不亮就早早地赶去抢位摆摊,一条平静的小街立刻就热闹起来。这种农村*,以出售农产品者居多,有贩猪马牛羊的,有卖各种劳动工具的,也有出售锅碗瓢勺等日常生活用品的……对于远离城市、物资匮乏的农民来说,赶会无异于盛大的节日。

③那时全国*都在学习背诵毛主席的“老三篇”。每逢赶会,老师便给我们这些刚学会识文断字的学生娃下达“*任务”——与商贩共同学习毛主席语录,常常弄得商贩左右为难、东躲*。我喜欢赶会的原因,既非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亦非为了图新鲜、看热闹,而是为了能够得到父亲的一点“犒劳”。春日赶会,父亲会买上两根油条递到我的手上,那是对我被评上“五好学生”的奖赏。夏天赶会,父亲便会从怀里摸出几枚硬*为我买一小块被切成月牙状的西瓜,那西瓜的甜味能数日不去。秋天赶会,父亲破费地给我买上一碗热腾腾的炒凉粉,看着我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父亲总会露出一脸幸福的笑容。

④但我也有落寞失望的时候。一次赶会,父亲买了一只猪崽后已身无分文。父亲信誓旦旦地向我许诺:啥时候等咱家的猪娃儿长大了,给你买一碗粉条炖肉……那年秋天,我家的猪终于养大了,此时的父亲却骨瘦如柴。那时,少不更事的我还不知道父亲得了绝症。父亲得的是噎食病,每咽下一口饭对父亲而言都是一种痛彻肺腑的磨难。没钱治病,父亲就这么苦苦地熬着、撑着。那天,父亲艰难地推着那辆十分笨重的、轮子用木头做就的独轮车,我在前面紧紧地拉着牵绳,车上绑着的是一头不住号叫的肥猪——我们要推到20里外的集市上去卖掉它,以维持全家的生计。赶会的路上,父子俩歇息于一棵大槐树下,父亲用慈爱的目光看着我:“孩子,快点长大吧!长大了也好为我分担一些忧愁……”那次赶会,父亲果然没有食言,真的到公社食堂给我买了一碗粉条炖肉,而他却蹲在不远处看着我,依然是一脸幸福的笑……

⑤一年之后,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再也没有了依靠,干各种农活便成了我当仁不让的责任和义务……

⑥当春节再次临近,我家养了一年的猪也长大了,我像父亲那样推着独轮车,把猪送到集市上贩卖。临近黄昏,天上飘起了雪花,远处不时传来一阵噼噼**的鞭*声。我攥着卖猪的钱来到公社食堂想买一碗粉条炖肉,以便驱走那刺骨难耐的寒冷。跨进食堂大门的那一刻,我突然忆起当年跟着父亲赶会卖猪的情景,竟忍不住掉下泪来。想起父亲的嘱托,我不禁把双脚又抽了回来。是的,如今我已长大,是该替母亲分担忧愁了。

⑦那一年,我15岁。

1.文中作者说赶会是为了得到父亲的一点“犒劳”,阅读文章说说他得到了哪些“犒劳”。【概括内容】

2.阅读文章第③④段,完成下面的问题。【重点句子的作用】

(1) “但我也有落寞失望的时候”这句话有何作用?

(2)两段后面都有“一脸幸福的笑”,这样写有何用意?

3.阅读全文,说说“赶会”二字在文中有何作用。【理清思路,把握线索】

4.文章以“那一年,我15岁”结尾,你如何理解?【理解主旨】

【回答】

1.油条、月牙状的西瓜、热腾腾的炒凉粉、粉条炖肉。 

2.(1)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父亲的许诺及兑现承诺。

(2)既表现了父亲对“我”的慈爱和看着“我”正在成长的喜悦;又表达了“我”对父亲浓浓的思念,与后文父亲去世后“我”的无所依靠、落寞伤感形成鲜明对比。 

3.“赶会”在文中起到了线索的作用。从开头“我”喜欢赶会,到“我”和父亲一起赶会,再到最后“我”独自赶会,“赶会”贯穿全文。 

4.这句话突出了文章的主旨。表面上是说自己的生理年龄,实际上强调的是自己心理长大的年龄。即强调在15岁那一年“我”知道了为母亲分担忧愁。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