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语站

位置:首页 > 习题库 >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①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

习题库3.07W

问题详情: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①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①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②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惟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③不止于此,我还要说,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做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④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托尔斯泰听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当然,这样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这是一种情况。更常见的情况是,许多人对责任的关系确实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的事业。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上司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⑤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了。我还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1.下列句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我们活在世上,除了必须承担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甚至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外,还要承担对自己人生的责任,所以,一个人只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就能对国家和社会负责。

B、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人生都不负责任,那他就不会对别人负责,更不会对国家和社会负责。

C、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因此我们对自己的人生就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每个人对自己人生的责任,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不能依靠别人。

D、在责任问题上盲目的人,就是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的事业。

2.下列句子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B、文中第③段为了*歌德所说的话:“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作者运用了正反说理的方法来进行论*。

C、文中第⑤段划线句子的意思是:一个人一旦树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就会促使他的内心变得平静,使他的思想变得充实,不会因迷茫而浮躁,因空虚而无措。

D、本文作者在确立观点之后,主要运用道理论*的方法为主,层层深人,有理有据,说服力强;在文章最后一段,作者总结了全文,深化了主题。

3.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本文作者的观点,谈谈的你的看法。

  【链接材料】我国9000万网民中82%为青少年,其中未成年网民就有1650万。而这1650万未成年人中的14.8%,也就是说有近245万未成年人不仅爱上网,而且着迷上瘾,难以自拔。

【回答】

1. A (这句话不符合文意是由于前句用了“必须”这个词,后句用了“只要…就…”,说话太绝对。)

2. B(第3段的观点为“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为了使这一观点为人所接受,作者引用了歌德的至理名言来论*。歌德的名言在这里是论*论点的论据,而不是要*的观点。)

3.示例:青少年的人生的初始,它不仅仅是属于自己的,更是属于社会、属于家庭的;青少年要为自己、家庭和社会的将来努力拼搏,而沉迷网络,虚度光*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不负责任。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题型: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