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语站

位置:首页 > 习题库 > 

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

习题库3.06W

问题详情:

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

兰亭集序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3.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因寄所托   因:随着   B.暂得于己         暂:一时

C.感慨系之矣    系:附着  D.况修短随化       修:美好

14.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②不能喻之于怀

B.①当其欣于所遇             ②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C.①人为*俎,我为鱼肉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D.①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5.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俯察品类之盛                 B.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C.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D.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16.下列语句分为四组,全能表现作者认为人生“痛”的观点的一组是(     )

①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②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③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

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⑤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17.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语段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是一篇书序。序,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本文虽是书序,作者却借题发挥,从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表达了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探求。

B.在生死观方面,作者感到人事在变、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因此要及时行乐。

C.本文语言或骈或散,骈散间行,各得其长;不尚华丽辞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自然有致。

D.综观全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行文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具有波澜起伏之美。

【回答】

13.D

14.A

15.D

16.D

17.B

【解析】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考查文言实词字意,一看语法结构,二看与上下文的关联。本题可以采用第二种办法,从语境上辨析。可采取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如D项“修短随化”的“修”和后面“短”对应起来解释,应该译为(寿命)长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试题分析:文言虚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此外还需要注意是否合语境,感**等。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A项,“之”,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不译。②代词,这种情感。B项,“所”,都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短语。C项,“为”,都是动词,是。D项,“以”,都是介词,因。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

试题分析: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移感**变化、名称说法改变等。现代汉语中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是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这类词不是太多,但一定要引起特别重视。D项感慨,古今意思均为“有所感触而慨叹”。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

试题分析: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大多是人物*格分析,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什么人”的“什么”品质,还要注意有没有“直接表现”等字样,注意运用排除法作答。①表现人生之短;②表现人不同的生活方式;③表现年老来临,兴致不再;④表现时间之短,美景易失;⑤表现人难免一死;⑥表现人应该正确看待人生。排除②⑥即可。排除这两项,自然得到*。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1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B项,“因此要及时行乐”的说法有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参考译文】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的诗文有所感慨。

知识点:散文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