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语站

位置:首页 > 习题库 >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古代劳动*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形成于春秋...

习题库3.24W

问题详情: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古代劳动*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形成于春秋...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古代劳动*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形成于春秋战国对期。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6.由于农历是一种“*阳历”,既根据太阳运行周期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西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二十四节气”的制订印*了

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②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③理论的认识要高于实践        ④认识最终总要回到实践中去

A.③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②

17.公历每年10月8日或9日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歌谣曰:寒露时节天渐寒,农夫天天不停闲。小麦播种尚红火,晚稻收割抢时间。留种地瓜怕冻害,大豆收割寒露天。黄烟花生也该收,晴朗天气忙摘棉……这说明在我国古代,人们

①认识到了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客观联系     

②将节气智慧融入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

③巳获得了对气候变化规律的完整认识     

④具备了在实践中驾驭征服自然的能力

A.②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①②

【回答】

 

16.B

17.D

【解析】

16.试题分析:为了农业生产需要,人们制订了“二十四节气”,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正确且适合题意;人们根据 “二十四节气”的制订来指导农事,表明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认识最终总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④正确且适合题意;②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认识源于实践并不一定高于实践,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17.试题分析:本题材料说明了在我国古代,人们已认识到了寒露这一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并将节气智慧融入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①②正确且适合题意;③说法错误,错在“完整”;自然界是客观的,人们不能征服自然,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联系。

知识点: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唯物辩*法的联系观

题型: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