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语站

位置:首页 > 习题库 > 

(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

习题库2.79W

问题详情:

(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

(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坚重,沙*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坚重,沙*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河中石兽》)

(乙)

陈述古密直①,尝知建州浦城县。富民失物,捕得数人,莫知的为②盗者。述古绐③曰:“某寺有一钟,至灵,能辨盗。”使人迎置后*祠之。引囚立钟前,谕曰:“不为盗者摸之无声,为盗者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祷钟甚肃。祭讫④,以帷围之,乃*⑤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以手入帷摸之。出而验其手,皆有墨,一囚独无墨,讯之,遂承为盗。盖恐钟有声,不敢摸也。

(选自《梦溪笔谈》)

(注释)①陈述古密直:陈述古,人名,宋庆历年间进士,字密直。②莫知的为:不知道哪个是真的。③绐(dài):哄,欺骗,文中是“用假话诱骗”的意思。④讫:完毕。⑤*:暗地里。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颠扑不破                  B.遂反溯流逆上矣   追本溯源

C.尝知建州浦城县   艰苦备尝                  D.某寺有一钟,至灵   灵丹妙*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2)述古自率同职祷钟甚肃。

3.*文中老河兵为什么会认为石兽会出现在河上游?结合乙文内容,概述陈述古为抓住真正的盗贼做了哪些准备。

【回答】

1.D 解析:该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A.颠倒,错乱/跌落;B.逆流而上/往上推求和回想;C.曾经/经历、体验;D.均为“灵验”。

2.(1)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痕迹。

(2)陈述古亲自带领县衙的官员们十分严肃地向钟祈祷。

解析:该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1)句中关键词语为“棹”“曳”“迹”。(2)句中关键词为“祷”(祷告、祈祷),“甚”(很)。

3.第一问:水流不能冲走石兽,但它的反作用力必能在石头底下冲击泥沙成为坑洞,石头陷在坑洞里,长期翻转不已就会往上游移动。第二问:首先是舆论准备,告诉嫌疑人“钟能辨盗”;其次,率众人向钟严肃地祈祷;再次,用帷幕将钟围起,*使人以墨涂钟。

解析:该题考查理解与概述文章内容。第一问:首先要锁定提取信息的范围,在第三段老河兵说的话中;其次要分层分点进行概括。第二问:首先是舆论准备,就是告诉人们“钟能辨盗”的特*;其次是抓住“盗贼”的“恐惧心理”率众祷钟,*使人以墨涂钟,让盗贼“摸钟”。

(乙参考译文)

陈述古,字密直,曾经担任建州浦城县令。有个富人家丢失了东西,抓到了几个嫌疑人,(但是)不知道究竟谁是盗贼。陈述古就骗他们说:“某寺里有一口钟,非常灵验,能够辨认盗贼。”他派人把那口钟抬到后*供奉起来。把那些嫌疑人带到钟前,对他们说:“如果不是盗贼,摸了钟钟不会响,如果是盗贼,摸了钟就会响。”陈述古亲自带领县衙的官员们十分严肃地向钟祈祷。祭祀结束以后,用布幔将钟围起来,又暗地里派人用黑墨涂抹钟壁。过了好一会儿,带来嫌疑人让他们逐一把手伸进帷幔里摸钟。出来以后便查验他们的手,发现众嫌疑人手上都有黑墨,只有一个嫌疑人手上没有,于是对这个嫌疑人进行审讯,他承认自己是盗贼。因为害怕钟会发出声音,所以不敢去摸它。

知识点:散文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