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语站

位置:首页 > 习题库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取之有时,用之有节”的季节节律观是对我国古代传统森林观...

习题库1.77W

问题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取之有时,用之有节”的季节节律观是对我国古代传统森林观...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取之有时,用之有节”的季节节律观是对我国古代传统森林观的高度概括,西汉时贡禹说:如果“斩伐林木”没有节制的话,会有水旱之灾的.晁错指出“焚林斩木不时,命曰伤地(破坏地力)”。宋、明王朝在边境地区广种边防林作为天然屏障。清代丁辅臣《劝民种树俚语》以俚语的形式要求黄土高坡的居民在“庄前庄后,山洞沟城,多栽些杨柳榆杏各样树科”,因为它们“能吸云雨,能补地缺,能培风水,能兴村落”。

——据《*传统森林观浅议》

材料二  1909年农工商部官员在一份奏折中指出:“讲求农林为振兴实业最要之一端”,“我国林业荒废,则凡修整铁路,架设电线,构造船舶,以至民间器具之用,不得不仰给于外邦此利权所以外溢也”,1909年,农工商部官员也在一份奏折中主张:“每年择优等生留学各国,调查考验,得其精详,而可为经理国有林之实用……”。

——《晚清时期国人对林业的认识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森林保护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森林保护思想的变化及其时代背景。

【回答】

(1)意义:有利于弘扬儒道等传统文化思想;有利于防止自然灾害,发展农业生产;有利于加强边防安全;有利于良好居住环境的建设。

(2)变化:保护森林有利于振兴实业,收回利权;借鉴外国振兴林业的经验。

背景:近代*国力孱弱,积贫积弱;实业救国思想的出现;西学东渐成为时代潮流。

【详解】

(1)意义:依据材料一““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取之有时,用之有节”的季节节律观”可知有利于弘扬儒道等传统文化思想;依据材料一“如果“斩伐林木”没有节制的话,会有水旱之灾的”可知有利于防止自然灾害,发展农业生产;依据材料一“宋、明王朝在边境地区广种边防林作为天然屏障”可知有利于加强边防安全;依据材料一“因为它们能吸云雨,能补地缺,能培风水,能兴村落”可知有利于良好居住环境的建设。

(2)变化:依据材料二“讲求农林为振兴实业”“不得不仰给于外邦此利权所以外溢也”可知保护森林有利于振兴实业,收回利权;依据材料二“调查考验,得其精详,而可为经理国有林之实用”可知借鉴外国振兴林业的经验。背景:依据材料二“我国林业荒废,则凡修整铁路,架设电线,构造船舶,以至民间器具之用,不得不仰给于外邦此利权所以外溢也”的信息和所学从*、经济和思想围绕近代*国力、实业救国思想以及西学东渐等思考回答。

知识点:生态保护、环境保护

题型: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