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语站

位置:首页 > 习题库 > 

阅读卜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冯子材,字翠亭,广东钦州人。初从向荣讨粤寇,补千总。改隶张国梁麾下,积勋...

习题库2.1W

问题详情:

阅读卜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冯子材,字翠亭,广东钦州人。初从向荣讨粤寇,补千总。改隶张国梁麾下,积勋...

阅读卜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

冯子材,字翠亭,广东钦州人。初从向荣讨粤寇,补千总。改隶张国梁麾下,积勋至副将。国梁殁,代领其众。同治初,将三千人守镇*。九年,出镇南关①。光绪改元,赴贵州提督任。七年,还广西。明年,称疾归。

越二年,法越事作,张树声蕲其治团练,遣使往趣驾。比至,子材方短衣赤足、携童叱犊归,启来意,却之。已,闻树声贤,诣广州。闻谅山②*,亟赴镇南关,而法*已焚关退。龙州③危急,子材以关前隘跨东西两岭,备险奥,乃令筑长墙,率所部扼守,遣王孝祺勤**其后为犄角。敌声某日攻关,子材逆料其先期至,乃决先发制敌。群议不欲战,子材力争,亲率勤*袭文渊,宵薄敌垒,斩虏多。

法悉众分三路入,子材语将士曰:“法*再入关,何颜见粤民?必死拒之!”士气皆奋。法*攻长墙亟次黑兵次教匪*声震山谷**积阵前厚寸许与诸*痛击敌稍却越日复涌至,子材指麾诸将使屹立,遇退后者刃之。自开壁持矛大呼,率二子相荣、相华跃出搏战。诸*以子材年七十,奋身陷阵,皆感奋,殊死斗。关外游勇客民亦助战,悉返侵地。

(节选自《清史稿·冯子材》,有删改)

(乙)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法*攻长墙/亟次黑/兵次教/匪*声震山谷/**积阵前厚寸许/与诸*痛击/敌稍却/

B.法*攻长墙亟/次黑兵/次教匪/*声震山谷/**积阵前/厚寸许/与诸*痛击敌/稍却/

C.法*攻长墙/亟次黑/兵次教/匪*声震山谷/**积阵前/厚对许/与诸*痛击敌/稍却/

D.法*攻长墙亟/次黑兵/次教匪/*声震山谷/**积阵前厚寸许/与诸*痛击/敌稍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字”,古人有名有字,名是婴儿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并取“字”。

B.“改元”,指*封建时期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而新皇帝即位时颁布的年号则称为建元。

C.“设九宾礼于廷”,在朝堂上安设“九宾”。这是古代礼遇有功之臣最隆重的礼节。

D.“汤镬”,是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放在大鼎或大镬里,用滚水烹煮,将人活活烫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冯子材初从向荣,官至提督,一生功勋卓著。他讨粤寇,守镇*,出镇南关,凯旋而归,取得抗法战争的胜利,收复了全部失地。

B.冯子材有勇有谋,身先士卒,忠心爱国。他善于排兵布阵,先发制敌,力排众议,亲自率兵出战,与敌人殊死搏斗,誓要把敌人挡在镇南关外,

C.蔺相如足智多谋,勇敢坚强,不畏强敌,他在大庭广众之下,引用历史上秦国失信的事实,痛斥秦王不守诺言、背信弃义,并表示已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D.蔺相如考虑周全,决策得当,有远见。他要求秦王斋戒五日,没九宾之礼,赢行了时间,自己便趁机秘密地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敌声某日攻关,子材逆料其先期至,乃决先发制敌。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回答】

1.D

2.C

3.D

4.(1)敌人声称某一天要进攻镇南关,冯子材料想敌人必然提前到来,于是决定先发制人。

(2)我实在是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带着璧回去,从小路已经到达赵国了。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断句的能力。结合上下文来看,画线句子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说的是法*的进攻,后一部分说的是冯子材领兵还击打退敌人。“法*”是名词,在句中做主语,“攻”是动词,在句中做谓语,“长墙”“黑兵”“教匪”都是名词,是进攻的对象,据此可知AC两项断句错误,当排除。再比较BD两项,“稍却”的主语应为“敌”,故B项断句错误,*应为D项。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从高考来看,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礼遇有功之臣最隆重的礼节”错误,应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宾,同“傧”,“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点睛:本题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选文是人物传记,一般主要考查的文化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选拔、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古代重要地名、官场的一些理解、朝廷的官职、礼仪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解答这类题目,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D项,“自己便趁机秘密地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不正确,原文是“令人持璧归”,意思是派人带着璧回去,而不是蔺相如自己带着璧回去。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声”,声称;“逆料”,料想;“先期”,“先于期”的省略,可译为提前。(2)“诚”,实在;“见……于”,表被动;“负”,辜负;“故”,因此;“间”,从小路。

参考译文:

(*)

冯子材,字翠亭,广东钦州人。当初跟随向荣*广东敌寇,升补为千总。累积战功做到了 副将。夺取了溧水,升任总兵。同治初年,率领三千人镇守镇*。在镇六年,对待士卒有法度,士卒也乐于受他指挥。敌寇进攻一百多次,最终没有攻下来。完成了镇守任务,被提拔为广西提督。同治九年,调到镇南关,攻取了安边、河阳,胜利而归。光绪元年,赴贵州担任提督。光绪七年,调回广西。第二年,称病回乡。过了两年,法国和越南战事爆发,冯子材去了广州。再过一年,朝廷命令他辅佐广西边外*事。听说谅山有紧急情况,急忙奔赴镇南关,那时法*己焚烧镇南关后退走了。龙州形势危急,子材认为关前隘口横跨东西两座山岭,就下令筑起长墙,把自己率领的部队集中在那里扼守,派遣王孝祺的勤*驻扎在后面形成呼应之势。敌人声称某一天要进攻镇南关,冯子材料想敌人必然提前到来,于是决定先发制人。潘鼎新制止他,大家都不想作战。子材据理力争,亲自率领勤*袭击文渊之敌,在这种情 况下他已经是第三次到镇南关外了。晚上迫近敌人营垒,斩杀了很多敌人。

法*人兵分三路进攻。子材对将士们说:“如果让法*第二次打入镇南关,我们有什么脸面再见广东父老?一定要拼死把守关口!”士兵们都很振奋。法*进攻长墙十分猛烈,接着是黑兵,接着是教匪,*声震动山谷,**积于阵地前有厚达一寸的样子。冯子材和士兵们痛击敌人,敌人渐渐地退却了。第二天敌人又蜂拥而至,子材指挥各位将领,让他们坚守阵地决不动摇,遇到后退的人就斩杀。他亲自打开营门,手持长矛大声呼喊,率领两个儿子相荣、相华跳出战壕与敌人搏斗。士兵们因为子材年已七十,奋身作战,冲锋陷阵,都十分感动、振作,与敌人殊死搏斗。镇南关外的散兵和侨民也来助战,斩杀了法*几十人,追敌人一直追到关外二十里才返回。过了两天,攻克了文渊,受到赏赐。接连又收复了谅城、长庆,把被侵夺的土地全都收复了。

(乙)

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朝廷上设了“九宾”的礼仪,延请赵国使者蔺相如。相如来到后,对秦王说:“秦国自从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位君主,不曾有一个是坚守约定的。我实在是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带着璧回去,从小路已经到达赵国了。再说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大王派一个使臣到赵国,赵国会立刻捧着璧送来。现在凭借秦国的强大,先割十五座城给赵国,赵国怎么敢留下和氏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该处死,我请求受汤镬之刑。希望大王和大臣们仔细考虑商议这件事。”

秦王和群臣面面相觑,发出无可奈何的声音。侍从中有人想要拉相如离开朝堂加以处置。秦王说:“现在杀了蔺相如,终究还是得不到和氏璧,反而断绝了秦、赵两国的友好关系。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让他回赵国去。赵王难道会为了一块璧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终于在朝廷上接见相如,完成礼节后,让他回赵国去了。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