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语站

位置:首页 > 习题库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古代*很早就建立了一支庞大的官僚队伍。*历史上一...

习题库2.57W

问题详情: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古代*很早就建立了一支庞大的官僚队伍。*历史上一...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很早就建立了一支庞大的官僚队伍。

*历史上一个鲜明的规律就是,历代官员的数量呈不断扩张趋势。明代刘体健称“历代官数,汉七千八百员,唐万八千员,宋极冗至三万四千员”。到了明代,文武官员共十二万余人。

官僚系统的不断扩张,是皇权*制度不断强化的结果。官权是皇权的延伸,君主*不断完善,注定官僚系统也不断延伸膨胀。秦汉以后,*集权不断发生强化,官员的权力被不断分割,以期官员相互制衡,弱化他们对皇权的挑战。由此造成一官多职的现象,官僚队伍进一步扩大。

*传统社会经济结构非常单一,传统赋税又主要只有农业税一途,官员数量的不断膨胀,使得俸禄成为财政支出的第一大项。比如西汉末年,国家赋税收入“一岁为四十余万石,吏俸用其半”,官员俸禄支出占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所以支付官俸成为财政第一大难题,为了节省开支,薄俸制就成为大多数时候不得已的选择。特别是在皇权*达于极致的明清两朝,官员薪俸之低也达到惊人的程度。

低俸制的另一个原因是皇权*的自私短视本*。皇权*本身是一项不合理的制度安排,它的设计原理是千方百计保*君主的利益,损害其他社会阶层的利益,这其中就包括官僚阶层的利益。在君主*制度下,皇帝好比一个公司的老总,百官好比员工。压低员工*,保*自己的利润,对老板来说是一种本能的偏好。从皇帝的视角看来,采取“薄俸制”和“低饷制”,用“教育”来要求百官清廉,既省心省力,又为国家节省了大量财政经费。

传统社会的低俸制,到底低到什么程度?以明代的县令收入为例。明代正七品县令月俸只有七石五斗。用七石五斗粮食养活一个大家庭甚至家族,这个县令的生活只能是普通市民水平。而且明代对于官员办公费用不予考虑,师爷、账房、跟随、门房和稿签等手下均需要县令来养活。再比如曾国藩在做翰林院检讨时,年收入为129两左右,年支出为608两左右。赤字480两左右,需要自己想办法弥补。这是当时京官的常态

低薪薄俸为朝廷节省了大量的财政支出,也有利于培育出一批清官楷模。但与此同时,薄俸制也有着巨大的危害:它容易诱发*,并导致*的普遍化。权力笼罩一切,权力不受约束。与此同时,官员们却又只能拿到极低的甚至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薪水。这就形成了“渴马守水,饿犬护肉”的局面:让一条饥饿的*去看着一块肥肉,那么无论你怎么打它,骂它,教育它,它也还是要偷吃,因为不偷吃它就活不下去。在低薪制下,选择做清官的毕竟只是少数,多数官员们不得不想办法搞一些灰*收入,这样*就无法根治。对最高统治者来说,这是“占小便宜吃大亏”之举,因为*最后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比开足*要大得多。

(摘编自张宏杰《顽疾:*历史上的*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官员的数量随朝代更迭不断增加,在*历史上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B.秦汉以后,皇权*不断细化分割官员权力,目的在于减少官员对皇权的影响。

C.明清两朝,皇权*达到了极点,官员俸禄也低到了令人无法想象的程度。

D.*古代赋税主要只有农业税一项,许多朝代官员俸禄支出就占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明代县令俸禄低,经济压力大:家人和手下办公人员均依靠其养活。

B.低薪薄俸有利于培育出一批奉公守法的清官,却也容易滋生大量的**分子。

C.对皇帝来说,低俸制不仅能维护自身利益,更在于有利于管理官吏。

D.给足官员应有的俸禄,产生的财政支出额要比*造成的损失小得多。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官僚队伍不断扩张的根本原因在于统治者权力的不断集中与强化。

B.在低俸制下,包括曾国藩在内的许多官员都不得不想方设法搞一些灰*收入来填补年赤字。

C.采取低俸制从表面上看有两个原因,实质上就一个:维护君主的利益。

D.低俸制使官僚利益受损,以致诱发*恶化,最终损害的是国家和老百姓的利益。

【回答】

1.D(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以偏概全,“官员俸禄支出就占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文中仅仅以“西汉末年”为例,“许多朝代”与原文不符。)

2.C(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低俸制不仅能维护自身利益,更在于有利于管理官吏”在文中不是递进关系。)

3.B(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无中生有,文中并没有明确提及曾国藩搞灰*收入,**。)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题型:选择题